通訊員 萬百惠
立秋后,旬陽縣雙河鎮高坪社區軟籽石榴園里的一個個又大又圓的軟籽石榴已整整齊齊換上新裝,迎接即將到來的大豐收。“吸取往年經驗,今年我們給所有石榴果套上袋,套袋后不僅能有效防止多種病蟲,增強軟籽石榴的抗病能力,還能改善果實外觀,提升產量品質和商品價值,今年預計全鎮軟籽石榴產量可達到10噸。”該鎮農業綜合站站長張成宏介紹。
按照政府主導、村社主體、園區承載、群眾參與的發展思路,該鎮堅持發揮區位優勢,以適度規模經營提標擴量,推進綠色生產,加強軟籽石榴產業發展的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建設,發展軟籽石榴種植1500畝。
2019年,軟籽石榴樹開始大量掛果,目前已進入盛果期,結出的石榴味甜籽軟。該鎮通過展銷會、進園采摘等多種方式進行銷售,越來越多的游客通過品嘗軟籽石榴,更加了解雙河這片土地。
在雙河鎮,還有18個村和高坪社區一樣擁有標準化果園。
8月份,在鍋廠村奔騰溝獼猴桃種植基地里,藤蔓上碩果累累,豐收近在眼前。“2018年,經過廣泛調研,我村引進紅心獼猴桃、徐香獼猴桃、翠香獼猴桃3個品種,種植了1萬余株幼苗,目前獼猴桃已進入初果期,預計今年可收獲獼猴桃50噸,收益超過20萬元。”鍋廠村黨支部書記齊延景介紹。今年是奔騰溝獼猴桃種植的第3個年頭,9月份百畝獼猴桃將迎來首次豐收,果實采摘后,一部分將通過電商平臺銷售,一部分將在線下集中銷售。
鍋廠村獼猴桃產業基地是該鎮深化“三變”改革的一個典范。鍋廠村通過“集體經濟+農戶”的模式,流轉土地,盤活周邊閑散地塊,以流轉土地和務工的方式帶動村民增收。2018年,該村種植獼猴桃100余畝,盤活閑散土地40余畝,全部由村集體統一流轉土地發展獼猴桃產業,同時因地制宜套種辣椒30畝,村民通過流轉土地和務工,年增收共2萬元,房前屋后有了風景,更有“錢”景。
產業興旺離不開支部引領,更離不開人才支撐。該鎮結合實際,聚焦特色林果、烤煙、中藥材等產業,以產業基地、技術培訓學校為載體,采取專家授課、觀摩學習、培訓實操等方式,補理論、提技能,積極培育生產型、經營型、技能帶動型專家,鼓勵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
村民韓文斌的桃園位于謝家村一處山坡上,桃樹被他打理得挺拔茂密,這些桃樹是韓文斌幾年前去楊凌學習時引進的新品種,果實口感脆、甜度高,栽種的第二年,7畝桃樹林很快“搖”下錢來。“兩棵桃樹的收入能抵一畝地的麥子收入。”韓文斌說,“以往這塊黃土地坡度大、土層薄,遇到極端天氣,一年的辛苦都要打水漂。現在種上了新品種桃樹,一年至少能掙4萬元。”今年進入采摘旺季后,韓文斌的桃園陸續吸引游客500余人,14.7噸桃子目前已經全部賣空。
軟籽石榴、獼猴桃、拐棗、核桃等各色林果產業讓農戶靠“土氣”生財。至2020年底,該鎮有3.05萬畝耕地,其中林果產業面積達1.2萬畝,進入盛果期后,預計年產量達0.98萬噸,年產值將達4360萬元,僅林果產業一項,每年全鎮村民人均增加收入19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