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萬百惠
旬陽縣在充分挖掘青山綠水自然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的同時,積極探索林下經濟高效、生態的管理模式。近日,在旬陽縣雙河鎮,一群鴨子“打工仔”上崗,擔任起石榴園除草工作。
迎著五月的夏風,在旬陽縣雙河鎮高坪社區軟籽石榴種植基地內,一簇簇石榴花競相吹響紅色小喇叭。“再有10來天,園子里所有的花苞全部打開,那時是最美的時候,也是疏花疏果的好時機。”在石榴花盛開的季節,鎮農綜站農技人員張承宏在園區一待就是一整天,忙著指導工人們對石榴園進行管護,為即將開展的疏花疏果、保花保果工作打好基礎。在他們周圍,一群鴨子也加入到石榴園田間管理的大部隊之中。
“今年雨水多,一下雨,雜草就瘋長,大面積的石榴園除草成了大問題。”張承宏說:“我們想了個法子,鴨子行動遲緩,無法上樹采食,為石榴園低欄放牧提供了保證,開春,我們嘗試性地放了幾只鴨子進來,效果不錯,清明節過后又增加投放。這些鴨子干起活來比我們還勤快,不僅能把嫩草吃了,還能把雜草踩死,糞便還能肥樹,給軟籽石榴的日常管護工作帶來不少便利。”
雙河鎮高坪社區軟籽石榴種植基地今年共投放成鴨120只。在除草、滅蟲的同時,鴨的排泄物中的氮、磷、鉀等果樹生長所需元素不間斷地施入土壤,既能夠控制雜草的生長,又能夠提高土壤肥力,促進果樹的生長。
村民劉發儉從建園起就在高坪軟籽石榴園內務工,到今年已有4個年頭,最初在石榴園林下養鴨除草,還是碰到了一些小問題。他說:“剛開始,鴨子們一天到晚就待在護欄角落,望著園區前的池子,也不好好吃草。后來才了解到這鴨子是水里長大的,離不開水,我們立刻就地取材,給鴨子建了一個水池子。”鴨群們很快適應了新的環境,開始在園里自由采食。
近年來,旬陽縣雙河鎮通過“黨支部+集體經濟+農戶”的模式,種植軟籽石榴1500畝,全部由村集體統一流轉土地種植,其中以高坪易地搬遷安置點為軸心,集中連片發展核心區面積600畝。立足生態優勢和產業發展實際,積極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穩步推進軟籽石榴田間管護,讓農戶在家門口吃上“產業飯”。今年鴨子除草嘗試成功后,將首先在全鎮軟籽石榴園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