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兆群
1月4日,新年第一個工作日,旬陽縣銅錢關鎮年前剛建立起來的新社區工廠又熱鬧了起來,由旬陽縣人社局、銅錢關鎮組織的54名閑散女勞動力,聚集在社區工廠門口參加上崗儀式。從當天起,她們正式變身為產業工人。
室外寒氣逼人,但室內卻氣氛熱烈,剛參加完上崗儀式的工人們爭先恐后地涌入工廠。來自銅錢關鎮赤巖社區的搬遷群眾范桃林,跑向自己的工位,穿針、引線、送布、走位,格外認真。
說起之前的生活,范桃林的表情有些苦澀,“一大家子人,靠老公一人在外打工掙錢,根本不夠花。我要在家照顧老人孩子,沒法到外面打工,只能干著急。”
眼看著變身成為了工人,她的心情很激動,臉上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現在可好了,在家門口就當上了工人,定時上班下班,還能照顧家庭,剛開始每月1500元左右的工資,干得多就拿得多!”
這是旬陽縣打好新年穩就業工作“第一戰”的縮影。為了給搬遷群眾、城鎮就業困難人員、返鄉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和廣大求職者高質量就業提供更多優質崗位,旬陽縣人社部門提前謀劃、精心組織、逐項落實,通過集中實施“送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務”等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為各類重點群體集中開展政策宣傳、專場招聘、就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就業幫扶,組織一批、培訓一批、輸送一批、上崗一批,促進城鄉群眾穩定就業、持續就業、長期就業。
作為陜西省的勞務輸出大縣,旬陽縣有富余勞動力11.2萬余人,其中貧困勞動力6.8萬人,每年約有10萬勞務大軍外出務工,年創經濟收入9億多元, 工資性收入占到總收入的68%。但去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縣勞務就業形勢普遍遭遇沖擊,各行各業的就業崗位紛紛流失,大量的勞動力閑賦在家無收入來源,特別是在全面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如何確保脫貧群眾穩定增收不返貧、在冊貧困群眾如期脫貧成了最大的難題。
旬陽縣堅持以勞務扶貧服務公司為平臺,以“黨建引領、行政推動、市場運作、規范發展、優質長效”為目標,探索實施以“五個一批”為統攬、“兩個載體”為抓手、“五個到位”為保障的“525”就業扶貧工程和“三單七步、雙優保障”勞務扶貧新模式,促進穩崗就業,就業形勢穩中向好。
據統計,該縣城鎮新增就業261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5%;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3093人;全年組織高校畢業見習199人,登記就業率達90%以上;開展職業培訓8436人、創業培訓521人;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888萬元,扶持創業206人,吸引在外企業家和技能人才返鄉入鄉創業就業218人;全縣有勞貧困戶就業61226人,實現一戶一人就業目標。
旬陽縣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該縣還將圍繞全力以赴援企穩崗促就業、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及省市各項穩就業政策、加快培育新產業新業態等各項任務,實現高質量穩就業目標。同時聚集新社區工廠和毛絨玩具文創產業發展達產達效,主動對接旬陽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加大創業扶持力度,大力支持返鄉創業,加快推進創業創新基地和特色創業載體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