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華榮艷 王登霞
初冬時節,旬陽縣紅軍鎮豐積社區二組郭家灣到處是一派繁忙的景象,200畝紅仁核桃秋冬建園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栽前對核桃苗定干60至70公分,有傷根的修去傷根,然后施入底肥,用細土拌勻,回填表土至坑的一半,放入苗木,再回填土輕提苗,讓根系舒展……”旬陽縣林業局正高級工程師向甲斌,正耐心地向參會人員示范講解操作栽植技術要點。
今年以來,紅軍鎮結合鎮域產業發展實際和今年秋冬產業建園工作任務,經過多方考察調研后決定,在豐積社區啟動鄉村振興產業示范園建設,流轉農戶土地200畝栽植紅仁核桃,整個建園工作于11月中旬全面完成。
“我們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和‘政府出資、能人管理、群眾受益’的經營模式抱團發展,建立村集體與農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利益共同體。” 紅軍鎮黨委書記向甲鋒表示。據悉,該產業園建成后,每年可帶動當地群眾50人務工,盛產后每年可實現產值300余萬元。
近日以來,同樣異常忙碌的還有旬陽夢園核桃良種繁育示范園負責人朱朝德,他不但要組織群眾對現有200畝紅仁核桃園進行冬季管護,為縣內核桃冬季建園提供樹苗,還要做好與外縣紅仁核桃園客戶簽約的任務。
雖有50畝的苗圃基地,但為確保苗木質量,經過嚴格篩選后,顯然有些供不應求。“我的核桃園今年已經開始少量掛果了,今年我賣苗子獲得的30多萬元正好在園管上多投入一些,用以保證明年豐產。”忙碌中,朱朝德不忘給筆者算了一筆賬。
近年來,旬陽縣秉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循環發展理念,以“集中連片、整村推進、一村一品”建設思路,大力發展以核桃、拐棗為主的經濟林發展體系,逐步探索出了一條符合縣情實際的產業發展之路。
目前,該縣核桃種植面積達25.6萬畝,位居全市第二,其中發展紅仁核桃建園500余畝。“紅仁核桃”這個在全市少有的新型產業,不僅在旬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而且托起了旬陽新型致富產業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