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馮婭妮
“100斤粉條1800元,加上80斤核桃800元……”在旬陽縣甘溪鎮梯巖村村委會的院場里,貧困戶向延川數著手里的百元鈔票,盤算著今天的收入,臉上露出了豐收的喜悅。
10月23日,在旬陽縣委編辦的多方組織聯系下,梯巖村舉辦了農副產品銷售現場會,桿桿酒、紅薯粉條、黑皮核桃、冷水河大米等農副產品被一搶而空。據統計,短短2個小時,現場銷售近萬元。
看到農副產品大賣,現場的扶貧干部高興地說:“消費扶貧是農民增收的路徑之一,需要長期堅持。我們還將因地制宜優化產業結構,壯大特色農業經濟,調整服務性勞務經濟,助推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而要發展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基礎。近年來,旬陽縣委編辦積極配合鎮村,努力爭取各級資金支持,修建通組路、連戶路,改善人居環境,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梯巖村完成通組路和產業路硬化工程21.9公里,實施安全飲水工程14處,鋪設供水管網19千米,完成易地扶貧搬遷62戶、危房改造12戶,實現安全住房、安全飲水、用電、通信、網絡信號全覆蓋,村容村貌大為改觀,村民幸福指數大幅度提升。
有了完善的基礎設施,產業發展也就有了底氣。“目前,全村烤煙種植面積達到500余畝,特色林果業1300余畝,畜牧養殖規模不斷壯大,通過‘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方式,流轉村民土地100余畝,建成了百畝紅核桃產業園。”梯巖村駐村第一書記朱清雷介紹。
產業選得準,路子走得穩。旬陽縣委編辦經過調研,協助梯巖村確定了“種養結合、長短互補、三產融合”的思路,因地制宜發展烤煙生產、特色林果、畜牧養殖三大產業。
梯巖村在全方位打造產業強村的基礎上,通過勞務公司轉移就業300余人,解決在家貧困勞動力就業問題。同時,調整勞務經濟發展方向,由原來單一的體力型向體力智力復合型方向轉變,發展電商、旅游觀光等第三產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吸納更多勞動力,達到“一石多鳥”的效果。
民風不淳,萬事難做。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梯巖村還把“精神扶貧”作為突破口,堅持志智雙扶。完善村規民約,結合“愛心超市”獎勵,把村上的鄉賢能人、老黨員、老干部納入道德評議委員會,圍繞“孝老愛親、勤勞致富、團結鄰里”等方面,每季度組織召開一次道德評議會,對正面人物進行宣傳表揚,對反面典型批評訓誡,狠剎歪風邪氣。
在脫貧攻堅好政策的指引下,梯巖村全體村民深切感受到了時代的變化,路寬了、房美了、村靚了,吃不愁、穿不愁,住房安全、義務教育、基本醫療、飲水安全有保障。村黨支部書記陳世云笑著說:“這幾年我們村就像爬梯子,步步登高步步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