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張世虎 通訊員 劉曉鋒 陳群)仁河口鎮水泉坪,獨有的油菜花海、碧波稻浪、蔥郁山林、清澗溪流風光越來越被世人接受認可。荷塘、民宿、特色餐飲的注入,更使水泉坪成為了人們爭相前往的“世外桃源”。“每年我和家人都要來幾次,住一段時間,給心靈放個假,這里真的太美了。”馬女士已經是連續四年來水泉坪游玩。
8月18日,旬陽縣鄉村振興試點研討推進會在仁河口鎮召開,這意味著仁河口鎮即將踏上鄉村振興的快車道。現如今,“水泉坪鄉游風”不僅成為旬陽縣域的一個特色品牌,還成為仁河口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把“利劍”。通過旅游帶動,仁河口鎮正實現產業、生態、文化、人才、組織等方面的全面振興。
仁河口鎮以水泉坪3A級景區為依托,按照“侯山湖、水泉坪、王莽山”一體推進建設規劃,形成“一座山、一道坪、一朵花、一峽谷、一平湖”的“五個一”產業布局,正朝著打造休閑旅游區、特色民俗文化體驗區、精品農業發展區快步邁進。發揮田園和農耕的特色優勢,目前水泉坪千畝稻油輪作基地、百畝荷塘、獼猴桃采摘示范園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了水上、峽谷、花海、稻浪、云海日出等景觀,充分推進了農旅結合,促進了三產融合發展。
通過多方支持,水泉坪崩云峽谷開園迎客,水泉坪農民豐收節成功舉辦,5.8公里旅游大道建設完成,特色香蒿面、蒲公英面加工提檔升級。通過旅游產業,水泉坪進一步完善小微企業與群眾特別是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近年來,仁河口鎮依托當地優越的區位條件,優化投資環境,抓好鄉村帶頭人“選育備管用”,促進各類人才匯聚帶動鄉村振興。堅持和引進外來人才和培育本地鄉土人才并重,強化政策扶持,吸引產業能人投資興業。
仁河口鎮橋上村90后黨支部書記梁延勝,是較早返鄉支持鄉村發展的年輕人之一。今年帶動成立橋上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發展民宿,建設特色民宿4棟,年純收入5萬元;通過租賃土地,種植鄂蓮6號蓮菜50畝,稻谷20畝,千斤紅辣椒50畝,帶動貧困戶87人,可獲純收入4萬余元。通過培訓帶動,農忙時是傳統農耕文化傳承人,農閑時是鄉村旅游的兼職導游。
此外,仁河口鎮更加注重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組織村干部學歷提升,提高旅游文化素養,參與鄉村振興,充實新鮮血液,培養了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擅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和致富帶頭人,激發了干部群眾的干事創業熱情。
在發展征程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一直鐫刻在仁河口鎮黨委政府班子心中。他們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認真落實河長制,加強河畔農戶畜禽管理,完成山體綠化1279畝、水系綠化3.8公里,裁種有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的精品桃樹、花卉、觀光油菜等3000余畝,完成義務植樹約6萬株。
同時,仁河口鎮新建及維修整治農村各類道路30公里,新建兩處備用水源,重點實施農村庭院環境整治5500平米,新設置垃圾箱體10個,健全常態化保潔制度并實行網格化管理。全面啟動廁所革命、“三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組織社區群眾集中開展環境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開啟鄉村振興首班車的仁河口鎮,將以實現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標為統攬,優先保護生態環境,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出成果”的目標定位,農旅融合的發展思路,努力打造全縣鄉村振興第一示范點,樹起示范標桿,率先探索有特色、有亮點、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為全縣鄉村振興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