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魏濤)5月26日,記者從我市舉行的第十四場“打贏脫貧攻堅戰 決勝小康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2月,旬陽縣順利實現整縣脫貧摘帽。在脫貧攻堅戰中,該縣立足縣情和工作實際,先后針對扶貧扶志難、穩定就業難、產業增收難和村級集體經濟帶貧能力弱等難題,探索解決辦法,走出了一條符合貧困山區脫貧攻堅實際的“旬陽路徑”。
針對部分貧困戶“等、靠、要”,傳統美德丟失等脫貧志氣不足難題,旬陽縣用“新教育”激發內生動力立志向,“新民風”敦化鄉風民俗樹正氣,“新機制”構建造血脫貧新路徑,搭建立體構架,創新推行“三新扶志”模式,有效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破解精神扶貧難題。旬陽“三新扶志”經驗先后得到中省領導同志批示肯定,入選國家扶貧扶志優秀案例。
為有效促進貧困群眾穩定就業實現脫貧致富,旬陽縣于2018年9月探索創新村級勞務扶貧公司模式。截至2019年底,該縣組建村級勞務扶貧公司286個,與縣內外1723家企業建立勞務合作關系,簽訂《勞務扶貧合作協議書》1678份,征集崗位5萬余個,幫助3.3萬貧困勞動力有組織轉移就業,人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旬陽村級勞務扶貧模式被省人社廳認定為就業扶貧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廣,獲得第二屆全國創業就業服務展示交流會優秀項目獎。
旬陽縣已有40年的煙草種植歷史。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該縣依托傳統煙草產業的優勢,創新“合作社+煙草+貧困戶”的帶貧益貧模式,通過采取“產業+有能貧困戶”、“合作社+有能貧困戶”、“黨支部+合作社+弱能貧困戶”、“產業大戶+弱能貧困戶”四種方式,分類把貧困戶鑲嵌在產業鏈條上,實現了產業發展與增收脫貧雙贏。2019年,全縣烤煙種植面積6.6萬畝,組建“黨支部+煙草合作社”113個開展“烤煙帶貧”,受益貧困戶12933戶。
針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帶動能力不強、貧困戶發展動力不足、非貧困戶的利益難以兼顧等突出問題,旬陽縣探索“支部引領·村社合一”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新模式,打造“支部+X+貧困戶”工作機制升級版,通過支部帶強“X”,將村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與專業合作社的經濟發展優勢緊密融合。2019年,全縣村集體經濟收益1588.67萬元,169個貧困村集體經濟年經營收益均達3萬元以上,實現了“空殼村”清零。
2019年以來,旬陽縣在全市率先推行脫貧攻堅“業務調度”制度,對縣鎮村“四支力量”2800多人定期以視頻會方式培訓,由縣委書記和縣長輪流主持培訓業務、交辦任務、解答疑惑,把工作部署直接調度到鎮村一線扶貧干部,做到全縣上下標準統一、指導統一、行動統一,既解決了扶貧干部不會干的問題,又解決了脫貧摘帽后干部松勁的問題。
為確保搬遷群眾能夠“搬得出、穩得住、能安心”,旬陽縣立足問題導向,實施“四小工程”建設,即通過建好“小菜園”解決吃菜難問題,建好“小庫房”解決物資物品存放難問題,建好“小公墓”解決搬遷后喪葬難問題,建好“小飯桌”解決殘疾、重病等生活不能自理的搬遷群眾吃飯問題,有效破解搬遷戶農村舊宅騰退難,實現“穩得住”。
“下一步,我縣將從嚴落實中央關于整縣脫貧摘帽后‘四個不摘’的要求,深入推進省市‘三比一提升’、‘三排查三清零’等工作部署,實施全縣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十四大工程’,通過穩成果提質量,抓隊伍強落實,勤督促嚴考核,持續用力做好脫貧退出后續幫扶工作,確保脫貧攻堅圓滿收官,為全縣鄉村振興打牢基礎。”旬陽縣委副書記、縣長陳紅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