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石曉紅
近年來,旬陽縣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契機,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通過強化陣地,拓寬載體,提升效能,優質服務,努力提升群眾幸福指數,讓文化雨露惠澤城鄉群眾。
文化陣地惠民。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推進鎮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將鎮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與縣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相結合,在安康市率先推行“兩館”總分館制,在全縣21個鎮建立“兩館”分館,在306個村(社區)設立服務點,開展文藝輔導培訓、圖書借閱等免費開放服務項目,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升級改造完成的安康閱讀吧旬陽縣圖書館祝爾慷大道分館正式對外開放,開啟24小時自助圖書館閱讀服務新模式。
文藝演出樂民。近年來,利用元旦、春節、五一、七一、十一等傳統節日和重要節慶,積極拓展服務廣大群眾文化生活的新方式,廣泛開展“百姓大舞臺”、“春節系列文化旅游活動”、義寫春聯、送戲下鄉、群眾書畫作品展、農民文化節、全民閱讀推廣等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宣傳形式,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新成果。
免費培訓利民。充分發揮文、圖“兩館”群眾文化主陣地作用,堅持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面向社會組織開展文化輔導培訓,每年超過5000余人次參與培訓和輔導。開辦舞蹈、攝影、樂器等群眾藝術培訓班40余個,培訓學員6萬余人次,惠及全縣21個鎮。使城鄉演出班社管理更加規范,水平逐步提高,各級興辦文化、參與文化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活動越來越多,城鄉群眾文化影響力越來越大。
文藝作品暖民。以舞臺藝術創作為重點,組織全縣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群眾,創作演出大型法治民歌劇《村官巧斷家務事》、八步景小戲《春天的田野》、小戲《國槐樹下》、表演唱《家有賢妻》等一批主題鮮明、健康向上、弘揚主旋律、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在省市多次獲獎。全縣文藝創作活動十分活躍,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創作發表各類文藝作品千件以上,獲得各級獎勵每年百余件。
文化下鄉為民。積極開展送文化進鄉村活動,先后組織開展“文旅融合·助推脫貧”、“精準扶貧·文化同行”、一村一場、群眾書畫作品走基層等文藝下鄉惠民演出活動,實現“鎮鎮有演出,村村有活動”,年惠及群眾20萬人次以上。利用流動圖書車深入各鎮開展“讀書增智 助推脫貧”優秀圖書推介和科技資料展覽活動,年均組織各類活動300余場,惠及群眾近30萬人次;目前,開展的“送戲下鄉”和“春節系列文化旅游活動”、“農民文化節”已成為三大文化活動品牌,公共文化服務“旬陽模式”深受當地群眾歡迎和社會的認可。
閱讀推廣育民。利用流動圖書車深入各鎮開展“讀書增智 助推脫貧”、“多讀書 善讀書 讀好書”優秀圖書推介和科技資料展覽活動;充分發揮“書香旬陽”微信公眾平臺作用,開展“科技改變生活”線上展;利用“科技之春”宣傳月啟動儀式活動現場向廣大群眾贈送科技圖書,發放科技資料;在農家書屋組織農民群眾開展科技知識講座、科技書籍薦讀等活動,通過閱讀,增長知識,更新群眾發展觀念,確保漲智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