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明洋
“我在農村長大,也是農村娃,到農村當第一書記是回爐重造!”這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派到旬陽縣蜀河鎮大東溝村的第一書記尹行東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尹行東個頭標準,戴著一副黑色框眼鏡,說話一臉笑容。已經在大東溝村扶貧了三年。
去年11月,筆者第一次見到當時還是駐村工作隊員的尹行東,看到他在村上工作得心應手,就很佩服他。今年5月份,組織派筆者到大東溝村擔任駐村工作隊員,協助已任第一書記的尹行東開展駐村工作。尹書記及時把貧困村、貧困戶的一些基本信息、基礎表冊打印出來,一邊帶筆者入戶了解,一邊讓筆者經常查看表冊了解貧困戶的基本情況。短短幾個月,在尹行東的幫助下,筆者迅速適應了村里的環境。
“旦旦,旦旦……”每天下午一吃完飯,尹行東對著手機視頻就會親熱地叫著這個名字。旦旦是他的兒子,在兒子剛滿一歲的時候,他就被派往大東溝村開展駐村工作,現在兒子已經快三歲了。尹行東忙的時候半個月才能回家一次,所以兒子對爸爸不是很親,“孩子剛滿一歲我就離開家到了大東溝村,平時沒能給孩子更多陪伴,心里內疚過。但一想到作為駐村干部身上擔負的使命與責任,一想到村里合作社又添了幾只小羊,地里的苦參長勢良好,貧困戶戴上大紅花后一張張的笑臉,心里又特別滿足。”
“走,入戶!”這是筆者來村上三個多月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尹行東說:“脫貧攻堅就是要時刻深入到貧困戶之中去,了解他們的吃穿住行,這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每次入戶都會有新的了解,只有不斷地入戶,才能掌握他們真正的情況,確保他們順利脫貧的同時不會返貧。況且全村138戶建檔立卡戶,今天歇了,明天還有明天的事,脫貧攻堅就跟打仗一樣,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要是在真正的戰場上,歇息一秒鐘都是要丟命的。”
正是因為尹行東“泡”在村里,所以對各家各戶的情況了如指掌。
“老何啊,還在坡上忙呢,今天牛放了沒。”每到一家農戶,尹行東總能準確說出他們的名字以及家里的種養殖情況。起初筆者覺得這并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只要記性好就行。但隨著幾次入戶,對工作環境的熟悉與了解之后,筆者才知道這是多少次被大雨打濕衣衫,多少次被泥巴濺滿褲腿,多少次在沒有路的山間穿梭才能達到的程度。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沒有“小聰明”可以耍,一切的成果都是靠汗水換來的。尤其在當前“百日脫貧攻堅期”,更是不能有絲毫懈怠。
在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與幫扶下,尹行東帶領村兩委一班人馬全力奮戰,如今大東溝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村民不僅住上了漂亮的新房子,更有了產業發展,每個人對生活充滿信心。
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尹行東不是唯一一個,他是全市六千多名駐村干部的縮影,將繼續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對任務逐一落實、對問題逐一解決、對矛盾逐一化解、對風險逐一排除,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自己的力量。他也不會是最后一個,在追求中國夢的路上,全面脫貧只是開始,是第一個一百年的階段性目標,還會有更多的黨員干部前赴后繼,為實現共同富裕而奮斗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