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何媛
“去年,我加入協會,交了2000元基準互助金,這回,我申請借款買輛面包車跑運輸,協會為我批準2萬元,借款額度比入會金額翻了10倍,真是太感激了。”拿到轉賬支票的胡紀安樂開了花。
胡紀安口中的協會全稱叫旬陽縣石門鎮樓房河村扶貧互助資金協會。協會自去年成立至今,村集體和群眾共籌措交納基準互助金45.2萬元,全村入會率達100%;同時,上級部門注入財政資金55萬元,協會總資金達100.2萬元。協會目前共發放借款91筆,其中為貧困戶發放借款68筆,貧困戶受益率達74%。現已如期收回借款29筆。所借資金全部用于發展生產、創業就業,為群眾解決了最直接、最現實、最迫切的資金難題,真正讓小錢發揮大作用,成為群眾家門口的“草根銀行”。
把錢交給協會,放心
“村級扶貧互助資金協會,說通俗點,就是用政府扶貧資金為引導,村民自愿按一定比例交納的互助金為支撐,解決農戶小額分散生產資金需求,通過這種互助、合作的方式來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該村扶貧互助資金協會會長石全義說。
石門鎮樓房河村位于漢江南岸巴山深處,位置偏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全村有7個村民小組,246戶81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2戶260人。
協會成立前,該村通過召開群眾大會、院落會、入戶講解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協會的業務范圍、入會條件與程序、會員權利義務等相關內容,并征求群眾意見。同時與縣扶貧局、財政局多次對接請求指導,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協會章程(草案)。
2018年7月20日,樓房河村召開扶貧互助資金協會成立大會,在大會上,全體會員表決通過了《樓房河村扶貧互助資金協會章程》。因入會自愿,退會自由,且在借款上無抵押、利率低、靈活方便、手續簡潔,全村群眾都愿意加入。
放得出收得回,安心
翻開該村互助資金協會借款匯總表,借款人、身份證號、借款時間、借款金額、電話、還款時間等信息一應俱全。
“協會主要為群眾提供小額借款,且利率低,比在銀行貸款方便,群眾都能在規定的還款時間內將錢還上。這也是我們協會從成立到現在一直正常運轉的關鍵。”協會會計呂植安說。
該村貧困戶樊光明,原來住在一組山上,養羊近百頭,2018年8月,他在聯保小組的擔保下提出借款申請,用于購買羔羊,協會為其借款2萬元,購買羔羊50余只。年底,樊光明憑著養羊的收入,在集鎮安置點買了房,順利脫貧,還于今年2月份及時將借款按期還給了互助資金協會。
該協會在成立聯保小組的基礎上,創新方式方法,采取評星授級與道德評議、新民風以及上年度借款償還情況相結合的方式,實行動態、分類管理,將綜合評定結果作為當年放款依據,優秀戶借款限額20000元,較好戶10000元,一般戶5000元,確保每一筆錢都借得出、還得回、用得好。
群眾得實惠,貼心
雨過天晴,貧困戶詹永強正照看著院子里啄食、曬太陽的雞仔。“今年孵化的第一批雞仔預計在7月份以后就能產蛋。要不是村上肯借款給我,我家的日子真是難悵。我一定干出個樣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說起家里的變化,詹永強滿心感激。
詹永強家有3口人,他本人患有股骨頭壞死,巨大的治療費用讓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2019年,詹永強通過村級扶貧互助資金協會借款2萬元發展養雞。目前,養雞場共存欄蛋雞3000多只,除此之外,他家還種植中藥材1畝、核桃5畝,養豬2頭,養蜂1箱,今年將順利脫貧。
依托村級扶貧互助資金協會的借款,樓房河村的群眾實現了戶戶有產業、家家有收入,全村共發展養羊、養豬、養雞、養魚大戶共6戶,發展中藥材50畝,油用牡丹573畝,核桃810畝,帶動貧困戶68戶179人,戶均產業2畝,2018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85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