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王虎)近日,后柳鎮長興村的千畝李花相繼綻放,為山水間的小鎮增添了新色彩。近年來,該鎮以脫貧攻堅為主線,扎實推進產業就業與旅游扶貧,群眾增收渠道不斷拓寬,方式不斷增多,“水美山清人富庶”目標正逐步實現。
就業創業提動力
“今天我們村又有一個貧困戶到毛絨玩具廠務工了,離脫貧摘帽又近了一步”黑溝河村支書張遠洪高興的說到。
為解決群眾就業,該鎮積極探索社區工廠發展模式,2018年10月20日,該鎮第一家社區廠建成投產。工廠同時擁有2條生產線,村級加工點1處,采取保底加計件的計薪方式,工廠累計創造就業崗位500余個,充分吸收了鎮內剩余勞動力,解決了群眾就近就業難題,實現了群眾在“家門口”增收。
同張遠洪一樣高興的還有陳孝美,為解決好弱勞動力群眾的就業問題,該鎮在縣“1135”穩定增收工程基礎之上,結合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與合作社需求,拓寬開發了村級居家就業公益性崗位,推動群眾持續增收。
2018年5月,陳孝美成為了其中一員,按照崗位要求,只要陳孝美按時參加勞動,管好自己的“責任區”,考核合格,就可領到每月1000元的工資,為家里增加一份可觀的收入。
“文旅融合”增內涵
依托中壩大峽谷4A級景區、后柳水鄉等傳統優勢,積極有效推進全域旅游。在實現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前提下,科學規劃,打造出全新的“中壩作坊小鎮”,為旅游產業再添新亮點。圍繞“抓規范,提高服務水平;抓保障,提升接待能力;抓發掘,提升旅游特色”三個重點,該鎮不斷優化社會環境與保障能力,著力加強旅游市場監管,全面深挖以漢水文化為主導的傳統民俗與非遺文化,常態化開展涉旅文藝活動,為景區注入文化活力,打造靚麗的旅游名片。
強業興村夯基礎
鄉村旅游成新亮點,為迎合游客日益變化的出游需求,不斷夯實產業基礎,該鎮按照“中壩建景區、周邊建園區、產品供作坊”發展模式,圍繞村村有集體經濟、戶戶有長效產業、人人有穩定就業“三有”目標,不斷強化龍頭企業、合作社、能人大戶的幫扶帶作用,因地制宜,多元化發展了甜脆李、香椿、蠶桑、茶葉、林果等產業,先后培育建成了長興村千畝甜脆李示范園,中壩村魔芋種芋示范園等4個產業園區,輻射帶動中壩、柏橋、長安等8個村600余農戶致富增收,300余人依托中壩作坊小鎮解決了就業創業,實現了穩定脫貧、持續增收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