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通訊員 周亭松)旬陽縣借助蘇陜協作機遇,大力興辦以毛絨玩具產業為主的新社區工廠,吸納勞動力就近就業,越來越多的留守婦女和返鄉人群在家門口實現安居樂業夢想。
春節一過,毛絨玩具廠工人柳選碧就回到工作崗位,操作機器,穿針引線,送布走位,游刃有余。這位從貴州畢節嫁過來的女子,去年還是呂河鎮險灘村的一位農民。
柳選碧家里6口人,兩個老人,還有兩個娃上學。為了照顧一家老小,柳選碧選擇留在家里。幾個月前,她們家搬到了集鎮附近的漢水佳苑小區,還享受到5萬元避災生態移民補助資金,更令她欣喜的是,樓下的新社區工廠輕松解決了她的就業問題。工廠實行人性化管理,讓她這樣的員工有足夠的時間接送孩子,只要手腳勤快,都能獲得不錯的收入。
柳選碧告訴筆者,以前在外面打工,每年都要坐車往外面跑,過年要趕回來陪孩子,坐車得幾天幾夜,所以現在能在家門口上班特別高興。
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城鎮社區,漢水佳苑這樣的跨區域移民安置小區被稱為新社區,為了解決新社區居民即搬遷群眾的就業問題,新社區工廠應運而生。
中午時分,位于城關鎮四海逸家移民安置小區的陜西康之寧玩具禮品有限公司里,胡昌花正和工友們享用午餐、短暫休息。因為有在廣東一家玩具廠的從業經歷,她現在已經是一名組長,管理著10多位員工,她現在的工作就是看貨的質量和教新員工。
這家以出口為主的文創企業,現有員工200多人,去年開業僅半年銷售收入達600萬元。一大批新社區居民和附近群眾在這里穩定就業,實現價值。
“今年我們要在白柳、棕溪、仙河鎮再開3個加工點,力爭今年的產值達到6000萬元,自營的外貿出口300萬美金。”陜西康之寧玩具禮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謝發明說道。
目前,旬陽縣投產毛絨玩具新社區工廠15家,配備縫紉機、繡花機、激光切割機等各類生產加工設備933臺,累計吸納勞動力就業885人,其中貧困勞動力282人。
“新社區工廠的建設帶動了當地的老百姓特別是貧困戶的就業,同時,也圍繞著為員工增加福利各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旬陽縣副縣長趙明說,“新的一年我們會繼續努力,爭取引進更多的社區工廠,讓老百姓能在家致富,能加快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