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梁愛珍) 9月的一天,幫扶干部和往日一樣來到夏家院村貧困戶夏青山家。“老夏,今年家庭收入還可以吧?現在水泥路也通到你家門口了,方便多了吧,在鐵樹梁買的房子鑰匙交了,趕緊搬下街住就更方便了……你家今年可以脫貧了。”
老夏接過溫馨告知書看后高興的說:“嗯,那是的,我家進貧困戶時就是因為我們住在高山上,交通不便,現在路通了,水電齊全,房也買了,兒子參加了技術培訓,出去打工收入也還可以,該享受的政策也都享受了,脫貧,當然要脫貧。”和夏青山一樣,神河戰區共有375戶貧困戶簽收溫馨告知書。
“硬碰硬”攻堅克難,實現375戶如期脫貧
神河戰區年度目標是計劃屋場、灣寺兩個村脫貧,全鎮375戶、1471人如期脫貧,這是個硬任務,按照脫貧標準“對癥下藥”,扛著任務趕目標。
戰區指揮長、縣委常委、紀委書記毛艷絨進村入戶,走進田間地頭,督促指導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兩房”建設、村級檔案資料規范、了解干部包幫……對存在問題現場發現現場指導,并提出相關要求,確保攻堅戰只勝不敗。
“要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增強工作信心;要針對半年省市縣檢查反饋問題,下功夫主攻重點;要凝聚工作合力,扛牢壓實包幫責任;要嚴明作風紀律,以問責倒逼工作落實,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9月12日,毛艷絨在神河戰區脫貧攻堅百日會戰暨質量提升沖刺大會上再次強調。
興產業“拔窮根”,農民的錢包鼓起來
入秋以來,該鎮搶抓節令烘烤煙葉、發展油用牡丹、拐棗等產業,全鎮抓四個“百畝”油用牡丹示范點,栽植拐棗10000余畝,實現長短產業同發展。
在產業發展上采取合作社帶動、能人帶動和大戶帶動?粗褲M屋子的“黃金葉”,灣寺村蔣勝平壓抑不住那股興奮勁了,“豐收了,豐收了,現在這煙品種好,技術指導好,政府還給扶持,今年我這20畝煙能收4萬多塊呀。”在他的帶動下,灣寺村貧困戶發展烤煙200余畝,人均增收1000余元。
合作社帶動,激活三變改革,村民“變身份”得實惠。該鎮搶抓“三變”改革機遇,率先在屋場和灣寺村抓兩個試點。智樺生態農業合作社在屋場村新建香菇大棚13個,解決貧困戶就業200余人,帶動80余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沒想到今天分到5000多塊呀,以前幾畝地種上苞谷油菜也才收入2000塊,現在入股合作社,我在合作社打零工,收入有保障了。”在8月21日的分紅現場,屋場村貧困戶陳幫有邊數錢邊樂呵呵的說道。
此外,屋場村和灣寺村分別成立了村級集體合作社 ,屋場村利用扶貧資金建起了蔬菜烘干廠,將帶動一批貧困戶就業,帶動一批貧困戶興產業,帶動一批貧困戶入股分紅,讓山貨走出大山 走進市場。
該鎮以“戶戶有收入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為基礎目標,積極組織貧困戶參加技能培訓,7個村(社區)成立了勞務公司,讓貧困戶發展產業有技術,就近務工有組織,收入有保障。結合貧困村實際,因地制宜,長短產業相結合,全鎮發展烤煙3646畝,新發展魔芋500畝;發展中藥材300畝;栽植拐棗10000余畝,建成萬畝拐棗鎮;栽植油用牡丹2270畝,林下養蜂430箱;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3個。
“志智”雙扶添動力,讓貧困戶自己動起來
神河鎮通過開展道德評議,整合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遠程教育、道德講堂等陣地資源,引導貧困群眾摒棄“等靠要”的消極思想,讓貧困戶自己動起來。金河口社區沈德林通過幫教,他把原來的5畝荒地全部栽上了拐棗,自己在西安務工月收入2000余元,還住進了新房子。
各村(社區)堅持每季度開展一次道德評議,開展一次點評會,評出先進當模范,評出后進,落實包幫人,今年全鎮共評出自強標兵先進典型55人,“等靠要”后進典型4人,幫教轉化4人。
脫貧攻堅該鎮從脫貧目標入手,以“兩不愁,三保障”為脫貧標準,首先從貧困戶的住房、收入和致貧原因出發,狠抓產業發展,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狠抓“志智”雙扶不放松,通過樹自強標兵,增添扶貧動力,有效激發勤勞為本拔窮根、創業為榮奔小康的信心和勇氣,從根本上拔“窮根”、摘“窮帽”,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