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治乾 劉香鵬)為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推進分級診療工作健康運行,旬陽縣圍繞“群眾醫療負擔得減輕、基層衛生院業績得提升、合療基金風險可管控”目標,組建以縣級醫療衛生計生單位為龍頭,22個鎮衛生院為紐帶、所屬的村衛生室為網底的縣鎮村緊密型醫聯體,著力提升基層服務能力,讓群眾在家門口看好病。
資源下沉,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斷提高
旬陽縣“圍繞群眾醫療負擔得減輕”目標,建立分級診療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體系,探索實施區域內醫聯體一體化管理,按照“把上級專家請進來,把縣級醫師派下去”的工作思路,外請唐都醫院、西安交大一附院的知名專家到縣級醫院坐診,下派縣級臨床、檢驗、影像醫師346名,鎮級業務骨干305名,每月到鎮、村多點執業,示教查房,帶動基層發展,使優勢醫療資源不斷下沉,讓患者在家門口就醫看病;對技術力量薄弱的鎮衛生院實行重點幫扶,選派縣級臨床、護理類技術骨干12名,掛職6個鎮衛生院業務副院長、護士長兼感控辦主任,幫扶衛生院提升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行同級醫療機構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和下級成員單位對上級醫院的檢驗、檢查結果認可制度,避免重復檢查,減輕患者就醫負擔;推進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信息化和遠程會診系統建設,打通省市與縣、鎮、村三級網絡信息的鏈接通道,構建以醫療管理、公共衛生服務管理、藥品耗材管理、合療基金管控和績效考核管理為一體的“智慧衛計”管理體系,實現區域內醫療衛生計生信息的共建共享。2017年,縣域內各醫療衛生計生機構門(急)診總診療人次77.41萬人,住院10.62萬人次,分別較2016年增長12.5%、34.94%,縣域內就診率達85.6%,同比增長6.26個百分點。通過交互式、非交互式遠程專家會診及診療指導,實現5128例患者就近享受二級以上醫院專家的診療服務。據不完全統計,醫聯體實施以來,已累計為轄區群眾節省交通、食宿等費用支出達1000余萬元。
技術下送,衛生計生工作活力不斷激發
在推進分級診療運行中,旬陽縣嚴格執行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統一醫聯體內各醫療衛生機構的規章制度、服務標準和技術規范,用縣級醫院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管理能力的持續提升。在醫聯體內,縣級醫院免費接受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衛計技術人員進修學習,每年組織對鎮村醫務人員進行兩次業務知識培訓,扶持鎮衛生院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幫助鎮村醫務人員提高業務能力。醫聯體運行一年來, 累計有1401人次縣級醫務人員到鎮衛生院開展執業活動,接診病人(出具檢查報告)23340人次,組織開展示教查房和業務指導2203次,指導或開展手術16臺次,組織開展業務培訓70場次,開展群眾性健康教育和健康行為干預行動30場次,免費接受20名衛生院醫務人員和318名村醫到縣級醫療機構進修學習。在醫聯體運行中,探索建立起一名村醫、一名鎮衛生院公衛專干和一名護士、加一名醫聯體專家作為技術指導的“3+1”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簽約人群15.21萬人次,簽約率35%,其中重點人群簽約率61%,貧困人群簽約率100%。實行分級診療審批機制后,縣級醫院累計上轉病人1091人次,下轉病人265人次,已初步形成了“小病在基層、大病在縣內、康復回基層”的良性就醫格局。
激勵約束,實現合療基金風險有效管控
針對醫聯體運行可能帶來合療基金風險增加問題,旬陽縣在啟動縣鎮村緊密型醫聯體的同時,制定嚴密的考核方案,成立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解決運行中存在的體制機制性問題。充分發揮工作運行中檢查、指導、督查、問責“利器”,不斷提煉完善政策,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對縣鎮村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工作運行情況進行月收集、季通報、年考核,并與單位年度目標責任、院長薪酬、醫務人員職稱晉升、年度考評相掛鉤,著力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調動積極性,管控合療基金風險。實施醫聯體內一體化管理以來,鎮衛生院門診量同比增長14.8%,住院人次同比增長72.69%,縣級醫院住院人次同比下降27.6%,縣外醫療機構就診同比下降31%,基層醫療機構合療基金支出較2016年增長12個百分點,縣級和縣外就醫合療基金支出均同比下將6百分點,達到了風險可控,“三升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