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朱中斌 劉正楚 鄧雪藍)一對婆媳因為贍養問題鬧得不可開交,經過村道德評議委員會調解,最終婆媳消除了誤會,和睦地住在一起……11月6日,在旬陽縣甘溪鎮十字嶺村四組老王的院場,村民們聚在一起,圍繞“學知識、興家業、當先進”主題暢談,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群眾會。
在會上,鎮村干部耐心講解油用牡丹栽植技術、本村制定的村規民約以及當前開展道德評議活動,受到了在座群眾的好評。生活垃圾隨處亂扔怎么處理?扯事弄非,是誰的錯?村道行道樹損毀賠不賠?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互相攀比之風如何剎住?在脫貧攻堅中“等靠要”懶漢人怎么處理?這些群眾們息息相關的問題,在村規民約上清清楚楚的寫著,是為樹立崇德尚善的村風、民風,創造和諧友善的社會環境,約束群眾日常生活不良行為的“村規”。
年過五旬的李大叔動情地說,“能把解決實際問題的會開到家門口的院壩上,這還是在十幾年前的事,這樣的會開得很及時啊,讓我們學到了知識,從而更好地過我們的日子,這不就是先進嘛。”話音剛落,就有村民補充說道,“村規民約定得好,屋子四轉環境衛生都不維持好,蚊子嗡嗡的,該罰的就要罰。”
現場氣氛很活躍,群眾們熱情高漲,說著說著,坐著的站了起來,坐在邊上的向中間靠攏來了,將鎮村干部圍坐在中間,大聲地訴說著,生怕自己說的沒有被人聽到。兩個小時的會議,有12位村民積極發言,收到了20條意見和建議。
據了解,在該鎮的社會治理過程中,緊緊以“晾曬做”為抓手,夯實黨建基礎;以“說論亮”為抓手,夯實德治基礎;以村規民約為抓手,夯實自治基礎。將本在村委會召開的會議搬到了群眾家門口,拉近了黨員干部與群眾的距離,不斷滿足群眾學知識,興家業,當先進的強力愿望,從而助推移風易俗,使得不良風氣大為改觀。目前,全鎮65個村民小組迅速行動,掀起學習該項活動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