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
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宋世兵)立夏過后,昔日寧靜的石泉縣迎豐鎮梧桐村異常繁忙,從沒下田干過農活的70后“女漢子”徐奇芳正帶領一幫老爺們兒在田里插秧。拔秧苗、拋秧、插秧,一身泥的徐奇芳像打了雞血,干勁十足。
提起徐奇芳,迎豐鎮梧桐寺村的鄉里鄉親們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1975年出生的她自衛校畢業后一直在石泉、安康等地經營藥品生意,毅然放棄效益相當可觀的事業而選擇回鄉務農,種植現在好多農民都不愿種植的水稻,在鄉親們看來,這姑娘“瘋”了。
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力大量外出務工,導致農村大量田地閑置而無人耕種,加之水稻種植又費工費力,傳統方式種植水稻,大都采用旋耕機耕種、化肥壯苗、藥物除草,生產成本大,所產大米質量差,扣除人工等生產成本,往往都是“除了鍋巴沒得飯”。 而梧桐村坐落在云霧山下,環境優美,土地肥沃,水田資源豐富,純天然富硒山泉水可常年灌溉稻田,如果采用原生態種植模式生產有機富硒大米,梧桐村的稻田無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徐奇芳正是看到了這個商機,2015年初,她在家人的質疑與反對下,毅然棄商從糧,流轉了二十多畝水田,選擇宜香-215優良稻種,采用牛耕田、人工插秧、施有機肥、生物防病蟲害等原生態種植方式,生產無公害有機富硒大米。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機綠色產品尤其倍受人們青睞,我種的水稻全部采用原生態方式種植,沒有任何污染,不僅營養好,吃著也放心,肯定有市場。”徐奇芳對她的無公害水稻充滿了信心。在她的帶領下,梧桐村已有20多戶農戶改種優質有機稻,全村共發展有機到種植60多畝。目前,她正著手成立有機稻種植合作社,謀劃加工廠房建設,她計劃明年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帶領更多的村民種植。
作為一個從未涉足農業的門外漢,徐奇芳有一個更大的理想,那就是讓消費者吃到放心的米,讓鄉親們賺更多的錢,她要把她的有機富硒大米賣向更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