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袁素娟
在石泉縣喜河民俗風情街的漢水魚莊里,老板陳聲明端上沸騰的石鍋魚,鮮美的香氣瞬間彌漫開來。“這手藝是跟著老廚師學的,現在靠著這鍋魚,年收入能有十幾萬。”這位曾經的外出務工者,如今靠著“石泉魚廚”的招牌技藝扎根家鄉。
石泉縣人社局精準把握“美食+就業”的發展邏輯,將“石泉魚廚”納入特色勞務品牌培育計劃,與“石泉桑蠶工”共同構筑起縣域特色勞務品牌矩陣。從返鄉學員到創業能手,從民間手藝到特色品牌,“石泉魚廚”正以技能為筆、產業為墨,在秦巴大地書寫就業增收與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為鍛造高素質魚廚隊伍,石泉縣構建起“技藝傳承+服務規范+品牌認知”的三維培訓體系。在硬件上,標準化烹飪實操間還原真實后廚場景,品牌文化展示區系統呈現魚菜歷史淵源;在師資上,組建由本地大廚與餐飲專家構成的教學團隊,兼顧“鄉土味”與“專業性”;在課程上,除核心烹飪技法外,還融入餐飲管理、消費洞察等實用知識。截至目前,全縣已開辦8期中式烹飪培訓班,吸引270余名城鄉群眾參與,超過40%的學員實現就業創業,形成“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增收一戶”的良性效應。
縣市場監管局制定《石泉魚廚菜品制作規范》《餐飲服務質量標準》,從食材選購到擺盤上桌建立統一標準,讓“石泉魚廚”手藝有了“度量衡”;經貿局聯合縣域12家重點餐飲企業打造“石泉魚廚示范店”,每家店預留3~5個就業崗位優先錄用培訓學員,今年已幫助23名學員實現穩定就業;職教中心與縣內8家連鎖餐飲企業簽訂“訂單式培養”協議,根據企業需求定制課程,學員結業后直接上崗,就業率達92%;餐飲協會則牽頭整理《石泉特色魚菜譜》,挖掘“漢江魚宴”文化故事,今年國慶期間組織優秀魚廚開展“美食進景區”活動,帶動關聯店鋪營業額增長30%。
按照規劃,石泉縣將進一步細化培訓體系,增設定制化課程,同時整合新媒體資源,通過技能大賽、菜品推介會等活動擴大品牌影響力;聯合優質餐飲企業建立就業見習基地,設立創業扶持基金,讓學員“就業有崗位、創業有支撐”;通過“魚廚+文旅”的融合發展,推動品牌從技能輸出向產業賦能升級,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