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譚文昌 文倩
正是春暖花開時節,走進石泉縣曾溪鎮大溝村蔬菜大棚基地,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一條條普羅旺斯西紅柿藤蔓輕盈地纏繞在支架上、一排排綠油油的西瓜苗正沐浴著春光拔節生長、一棵棵脆嫩可愛的蘆筍破土而出……每一個大棚都被管理得井井有條,這些都是大溝村五組村民嚴元全大半年來辛勤勞動和精心培育的成果。
嚴元全是土生土長的大溝村人,他曾在外務工,后來回村辦過養豬場,承包過工程,近年來又在城關鎮承包土地種植羊肚菌。因為勤勞、踏實、肯干,嚴元全一家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2024年10月,在鎮村干部的動員下,嚴元全承包下大溝村集體經濟蔬菜大棚,開始探索種植各類綠色無公害蔬菜瓜果。
“剛開始的時候信心不是很足,雖然之前有一定的種植經驗,但種植大棚蔬菜技術要求高,需要精細化管理,找到穩定的銷售渠道也是一個難題。”嚴元全坦言。
駐村工作隊了解到這個信息后,及時與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及縣農業農村局對接。為解決種植技術難題,多次邀請縣農業農村局技術專家到現場指導,為蔬菜瓜果生長的各個環節保駕護航。為了使農產品有穩定的銷售渠道,經縣鎮村多次對接,促成嚴元全與縣農匠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達成合作,以“訂單式”種植模式簽訂協議,構建起從育苗、種植到收購的完整服務鏈條,從根本上解決他的后顧之憂,也為大棚蔬菜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筑牢了基礎。
采收羊肚菌
“今年流轉了31個大棚,9個大棚的羊肚菌已經采收,現在種植的有普羅旺斯西紅柿、水果茄子、圣女果、南瓜、黃瓜、西瓜、香瓜等,一茬采收之后,接著再種下一茬,大棚基本上一年四季都能利用起來。我自己的日子好起來了,也要盡最大的能力幫助鄉親們共同過上好日子。”嚴元全訴說著自己的愿望。
返鄉創業以來,嚴元全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就業帶動增收”的理念,在全家人齊心協力抓好產業的同時,讓更多的村民在“家門口”有活干、有錢賺、有勁頭、有盼頭。
“外面干得再好,還是回到本村創業更有底氣,回到家鄉干事,既能把當地資源利用起來,又能發揮所長幫助更多的人,何樂而不為呢?”說起自己的創業經歷嚴元全透露。
2024年底,他接手大溝村大棚蔬菜種植項目以來,帶領家人把三十多個大棚收拾得井然有序,讓大溝村的大棚基地煥然一新。
為了節省成本,在日常大棚管理,羊肚菌采摘、西瓜苗移栽等事項他都是自己上手,盡量做得更細致,更有耐心。
“老嚴這個人,干啥都比較務實,當初動員他來種植大棚蔬菜,也是考慮到他有技術基礎,能干成事,而且肯幫帶周邊老百姓。”石泉縣委宣傳部派駐大溝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張曉軍道出了選擇嚴元全種植大棚蔬菜的緣由。
據了解,除了自家勞力全用上外,嚴元全先后雇用30余名村民對蔬菜大棚進行修繕整理,正值春耕時節,每天都有七八位村民前來大棚務工。
“離家近,上下班靈活,農忙的時候來這里幫忙,活也比較輕松,還能增加家里收入。”大溝村二組村民葉仁香說道。
“大棚蔬菜產業是個勞動密集型產業,今年預計支出工人工資約10萬元,可帶動每戶增收約3000元。”說起帶動周邊群眾就近務工情況嚴元全給我們算了一筆賬。
大溝村蔬菜大棚基地建于2022年底,為進一步提升大棚生產效率和蔬菜品質,2023年12月,在包聯部門石泉縣委宣傳部的支持下,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為蔬菜大棚安裝了智慧農業系統,涵蓋智能溫控系統、土壤傳感器等先進設備。
“過去種啥靠感覺,有了這套智能化設備,就可以實時對大棚內的溫度、濕度、光照以及土壤的酸堿度、肥力等數據進行實時監測,根據數據變化情況進行科學種植、標準化管理,不僅省時省力,降低成本,還能夠提高蔬菜的品質。”說起智慧農業系統大溝村黨支部書記屈國興一臉自豪。
為了育苗更加高效,嚴元全承包蔬菜大棚后,又投資近1萬元,在育苗棚內安裝配備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黑色的PE管線可以均勻定量地將水肥直接輸送到蔬果幼苗的根部,不僅實現高效便捷的施肥、澆水,還全面提高水肥利用率,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下一步我將擴大種植規模,引入更多特色品種,打造四季有菜、全年有果的現代農業園區,通過舉辦采摘活動,吸引更多本地群眾和外地游客到基地體驗田園生活。同時,培養更多新農人,把先進技術和理念留在鄉村,讓鄉村發展充滿活力。”談及未來嚴元全滿懷憧憬。
從面朝黃土到數字賦能,從傳統耕作到智慧農業,石泉縣曾溪鎮的“新農人”正在用新理念、新思維書寫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