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孟少猛 譚晨暉
4月10日,春光明媚,在石泉經開區內,安康正興有機綠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內一片忙碌景象。工人們手法嫻熟地分揀、包裝黃花菜,成箱的貨品整齊排列在倉庫,即將開啟前往印尼雅加達的跨國征程。
“金針”破土,從庭院走向產業
在《滇南本草》中,黃花菜被喚作“金針菜”。石泉的黃花菜種植歷史綿延千年,但長期囿于庭院經濟。十多年前,在外闖蕩多年的銷售精英王金蘭,懷揣著對家鄉的眷戀與責任,毅然返鄉成立安康正興有機綠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開啟黃花菜產業突圍戰。
彼時,鄉親們滿心疑慮,市場前景也迷霧重重,但王金蘭沒有退縮。她翻山越嶺踩著泥濘山路勸說鄉親們,挨家挨戶耐心算細賬:“種玉米一畝地收益不過千兒八百,改種黃花菜保底能有兩千。”正是這份執著,讓庭院零散的黃花菜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聚成萬畝產業帶。
同時,石泉縣委、縣政府精準施策,為該公司提供全鏈條扶持,破解融資、用工、物流、水電等難題,助推全縣黃花菜產業做大做強、破壁出圈。如今,該公司的影響力輻射四縣一區,3萬余畝黃花菜田如金色絲帶般纏繞在漢江兩岸。在豐產期,戶均收益超8000元,曾經的“土貨”開始展現出巨大的經濟潛力。
古法煥新,科技賦能產業升級
隨著黃花菜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市場需求的日益增長,傳統加工方式的弊端逐漸顯現:烘曬時間長、勞動強度大、技術要求高……2017年,黃花菜成熟期恰逢多雨季節,鮮菜霉變的情況時有發生。這讓王金蘭心急如焚,也讓她深刻認識到傳統晾曬工藝已無法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
于是,該公司與陜西師范大學食品學院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展開產學研合作,聯合建成省級專家工作站。研發團隊在科研室里與時間賽跑,連連攻克了鮮黃花菜保鮮儲存等4項技術壁壘,獲得3項發明專利和3項實用新型專利。清水黃花菜、黃花菜菌湯包等系列新品相繼問世,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科技特派員帶著“保鮮秘方”走進鄉村,農戶們按照企業提供的精準配方,將剛采摘的黃花菜碼進青花瓷缸。經過公司的技術轉化,富含硒元素的黃花菜系列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成功獲得進軍高端市場的“入場券”。
多倉聯動,跨境出海拓新局
“一帶一路”的東風為正興有機綠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帶來新機遇。公司敏銳地捕捉到有機綠色食品市場前景廣闊,果斷決定“跨境出海”,融入東南亞市場經濟發展。
為破解跨境物流困局,該公司精心布局“多倉聯動”策略。在國內,石泉富硒食品產業園的加工倉內,精密分選設備篩選出特級黃花菜,經過精深加工變成即食產品,自動化包裝線將其裝入標準化禮盒,農產品附加值大幅提升。在國外,公司建立“海外倉”作為跨境物流樞紐節點,采用“前置備貨+快速配送”模式,通過蛇口港等跨境運輸通道,與海外倉形成高效聯動,將跨境運輸周期縮短近半,物流效率顯著提高。
2023年,該公司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建成第一個海外倉,總投資200萬美元,倉庫容積5000立方米,倉儲量達1000噸。“海外倉”模式通過構建境外倉儲體系,有效解決境外進口商壓價問題,助力企業掌握商品定價權,實現產品溢價空間提升。其通過產業鏈價值傳導機制,最終形成農產品收購價提升、農民收益增長的反哺效應。
自成立以來,該公司累計出口農副產品8000噸,出口創匯達6000萬美元,帶動了整條產業鏈的增值。公司先后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陜西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安康市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摘得首屆安康市政府質量獎、優秀外貿企業等多項榮譽,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實現了安康地區國貿基地“零突破”。這些榮譽不僅為產品貼上了信任標簽,更讓深山農產品在跨境出海征程中擁有堅實的底氣。
“我們將加速建設集冷藏倉儲、物流、展銷、通關等公共服務于一體的省級公共海外倉服務平臺,讓富硒食品直通全球餐桌!”王金蘭指著即將啟程遠洋的集裝箱說,目光堅毅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