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東玲
“朋友們,這是磨石村鄉親們自家純手工釀的拐棗酒,綠色無污染,歡迎大家品嘗……”1月17日,石泉縣后柳鎮中壩村駐村第一書記周子力和鎮機關支部黨員廖凱正對著鏡頭逐一介紹當地特產,一場別開生面的“線上趕集”推介年貨活動正在火熱進行。
春節臨近,年味漸濃,為打破當地特產年貨“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困境,后柳鎮3名駐村第一書記攜手鎮機關3名黨員變身“網絡主播”,推介各村的“拿手好物”——前鋒村黝黑味美的豆豉、金齊村鮮嫩可口的香菇、柏橋村香辣鮮醇的剁椒……各類農特產品輪番上陣、目不暇接,“土貨”變“俏貨”,吸引了不少網友點贊關注和咨詢。短短2小時的直播,累計在線觀看超過1000人次,收獲點贊量1萬余次,預計后期成交金額可達3萬元。
“駐村第一書記熟悉村情戶情,思路活、人脈廣、有渠道,開展助農直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本次活動借助網絡直播平臺,用‘小屏幕’打開‘大市場’,有效拓寬村集體和村民農特產品銷路!”該鎮組織委員黃義芹介紹。
駐村第一書記王東為了利用好這次直播,費盡心思。自去年村里打造了預制菜基地,一叢叢辣椒猛躥,產量直升,銷路卻難尋。王東的煩惱不是個例,金齊村的香菇、長興村的李子罐頭也面臨著銷售難的問題,亟待一次完美“契機”來拓展銷售渠道。對此,鎮級服務團主動作為,先后多次召開聯席會議,共同探討如何聚合力量破解困境,助農增收。
“我們決定利用直播平臺推介,足不出戶就可以讓村里的農產品‘飛’出大山,供五湖四海的朋友選購!為了準備高質量‘年貨’,大家認真篩選臘肉、香腸、血饃饃、香菇、豆腐干等多種農家特產,制成精美禮盒,年味十足,誠意滿滿。”王東說。
開播不久,隨著網友們的熱情不斷高漲,后臺咨詢農特產品的人數逐漸增多,村里的農副產品從“無人識”變成“緊俏貨”,喜盈盈的樂意也悄然浸滿王東等人心頭。
“通過這個第一書記網絡直播,好多顧客都在打聽我們的米花糖,不一會兒25公斤全都賣光,一下子就賺了800元!”永紅村村民李清朋喜笑顏開。
“直播推介農特產品的同時,不少駐村第一書記和村干部還結合長期在基層工作的經驗,化身本地風土人情的‘推薦官’,介紹我鎮的旅游資源,讓助農直播也成為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新動力!”該鎮文旅融合服務中心干部廖凱說。
據悉,自駐村第一書記“組團服務”活動開展以來,后柳鎮召開聯席會議16次,開展觀摩交流會5次,舉辦直播推介3場次,利用“水鄉枇杷采摘節”“栽秧酒農俗文化節”等助農增收150萬元以上,有效優化整合駐村資源、形成合力,蹚出一條促進全鎮產業融合、長鏈發展的新路子,為實現全鎮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