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謝先彪)近年來,石泉縣堅持把好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三關”,持續提升服務質量,力促公益“小崗位”發揮振興鄉村“大作為”。
把好“準入關”。及時安置“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穩定增收來源”的脫貧戶和監測戶勞動力,通過村(社區)摸排填報擬安置公益性崗位需求表,鎮政府審核,縣人社部門復核的程序,主要從安置對象家庭戶情況整體研判,包括家庭人口、勞動力結構、就業狀態、收入情況、身體狀況及其他特殊情況等方面綜合研判,再確定是否能納入安置對象。結合村(社區)、鎮域內公共服務管理需要,重點考慮鄉村安全飲水工程養護、道路管護、人居環境整治、駐村工作隊后勤保障等十余個崗位需求而開發崗位,切實做到因需、因事設崗。
把好“管理關”。村(社區)、鎮政府、縣人社部門各級積極做好管理,在公崗管理的前中后期做好服務工作。對照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辦法,規范擬安置需求表、考勤表、補貼表,簽訂勞務協議,建立臺賬,逐級上報審核,從而做到村、鎮、縣統一各項表冊,確保前期資料完整規范。根據工作需要適時召開業務培訓會,重點組織學習公崗管理辦法,反饋發現的問題,安排整改措施,進一步倒逼村、鎮干部學習并運用好公崗管理的各項制度。縣人社部門組成穩崗就業工作專班,由4名科級干部和24名業務干部組成11個聯鎮指導組,按照包聯責任制的要求,負責深入各自責任鎮、村開展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工作指導,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到位。
把好“成效關”。對于部分勞動力因無法外出、勞動能力弱的家庭,通過安置公益性崗位就業增收已成為其家庭收入來源的支柱,生活得到明顯改善。據統計,縣人社部門2024年牽頭安置鄉村公益性崗位1900余人次,兌付補貼1700余萬元,人均享受補貼9000余元,其中最高補貼1.92萬元/人。此外,村、鎮、縣各級始終將公益性崗位設置與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相結合,切實讓公益性崗位人員積極參與到基層建設和治理中,形成了“人人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不斷壯大基層治理隊伍,提高基層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