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牢牢把握“兩個毫不動搖”要求,創新舉措,優化服務,精準施策,扎實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2年,全縣非公經濟占比達64.4%,連續六年保持全市第一。
強化政策支持。突出民營經濟、“五上”企業培育和促進外貿進出口等重點,制定出臺了扶持獎勵、融資支持、廠房租賃、援企穩崗等各類政策性文件10余項,設立工業和文化旅游發展基金,創新推出特色產業貸,精準打出“降、免、退、緩、貸”組合拳,推動民營企業擴增量、優存量、提質量。1-10月,全縣共實施減稅降費1665.5萬元,新增企業貸款15.98億元,兌現獎補資金1107.25萬元。
強化環境服務。推出深入推行“審前服務+”“五進五辦”工作機制,推出16個重點領域“一件事一次辦”服務套餐,實施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審批時限和材料壓減60%以上;全面落實“親商助企日”、縣長營商環境“三本賬”、企業幫扶“六個一”等機制,著力構建新型政商關系。1-10月,累計開展大排查、大走訪242余次,協調解決涉企問題69個,二季度營商環境突破年考核排名全市第一。
強化要素配置。持續深化“標準地+承諾制”“交地即交證”改革,強化政銀企精準對接,創新推出特色產業貸,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破解企業融資難題,累計供應土地281畝,新增企業貸款15.98億元。堅持把經開區作為民營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先后實施古堰園區10千伏供電、池河園區供水等基礎設施配套項目32個,建設標準化廠房38.4萬㎡、公租房和人才公寓3.6萬㎡,吸納入園企業達695戶。同時,整合資源搭建創新創業孵化平臺,打造創業孵化園、中小企業孵化基地等各類平臺15個,培育市場主體520家。
強化創新驅動。緊緊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人才鏈,建成“一庫一院兩中心”(高質量發展專家智庫、蠶桑產業發展研究院、秦創原石泉創新促進分中心和武漢理工大學石泉科技成果交流中心),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和緊缺型人才76人,設立專家工作站11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0家、認定16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54家、培育智能制造示范企業1個,奧邦重工、陜西菜字頭、安康及食雨獲得“兩化融合管理體系A級認證”,累計轉化科技成果15項,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1.5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