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馮寧
近年來,石泉縣饒峰鎮堅持黨建引領,通過支部領航、干群合力、黨員示范,多舉措發展產業、織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網、助力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著力推進鄉村振興提質增效,穩步提升全鎮群眾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
支部領航,讓產業發展“枝繁葉茂”。各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科學謀劃產業發展方向,進一步調整優化“兩區七園”產業布局,按照“一鎮一業一龍頭,一村一品園區”發展模式,大力踐行“支部+經營主體+農戶”的發展路徑,全年養蠶2533張,新建小蠶共育室1個,培育萬頭豬場2個、百頭豬場6個、養牛大戶5戶、養羊大戶8戶、養雞大戶6戶,完成蔬菜種植6350畝,其中訂單蔬菜1416畝,管護及新發展中藥材2817.5畝,培育3個中藥材企業,新發展林下魔芋173戶572畝,打造1個市級魔芋園區,發展烤煙51戶2200畝,培育600畝以上種植基地2個,發展食用菌85畝,管護核桃園9940畝、李子園600畝、獼猴桃園30畝,發展養魚65.5畝,預計產量550噸。同時,扎實做好村集體經濟增收的“后半篇”文章,培育家庭農場25個、集體經濟示范村5個,鞏固提升農旅融合示范區1個,培育市級園區4個、縣級園區3個、農村產業能人173人,全面推進五大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齊頭并進。
干群合力,讓基層治理“開花結果”。饒峰鎮以黨建為引領,依托“院壩會”機制,搭建支部書記、骨干黨員、組長、兩代一委、鄉賢、網格員、村民代表等共同參與的村民議事會民主協商平臺。堅持“大事共同議,小事分層議”的原則,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民主決策程序,把本村發展的重點、居民群眾生活的難點和社會治理的焦點問題納入村民協商議事目錄,讓居民由基層治理的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實施者、受益者。同時,創新實施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雙培雙促”計劃,把黨員培育成志愿者,把志愿者培養成黨員。截至目前,利用農民夜校、院壩會等方式開展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80余場次,參與人數達1700余人次,開展文明鄉風、政策理論、移風易俗宣講、人居環境整治、關愛老人等志愿服務活動130余場次,形成“饒峰好聲音”“美麗媽媽團”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品牌項目,有效增強了群眾共同參與基層治理意識。
黨員示范,讓和美鄉村“落地生根”。饒峰鎮緊緊圍繞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要求,緊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4111”示范工程,創新推行“三聯三包”、周五大清掃等工作機制,通過“三會一課”、黨員志愿服務等形式,號召全體黨員“亮身份、樹形象、作表率”,帶頭參與“掃干凈、擺整齊、改旱廁、清污淤”集中攻堅行動,對集鎮周邊、國道村道、示范院落進行集中清理,引導廣大農戶養成經常化清掃、常態化保潔的生活習慣。今年累計打造“五美庭院”示范院落100個,完成改廁50戶,安裝路燈140盞,補植補栽公路沿線苗木1000余棵,修建各式圍欄8000余米,開展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嚴厲打擊亂挖濫建、秸稈焚燒等違法行為,累計開展巡查4000余次,持續監測饒峰河斷面水質,全鎮生態環境持續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