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許兵 郭健
石泉縣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全面依法治縣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按照“精細、精準、精致”標準,全力推進“八五”普法規劃落實,不斷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普法工作體系更加健全,公民法治素養和社會治理水平顯著提升,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自覺性、主動性明顯增強,譜寫了良法善治新篇章,為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設美好石泉奠定了堅實的法治基礎。
責任落實打出“組合拳”
石泉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南水北調重要水源涵養地。“八五”普法工作中,縣生態環境領域嚴格落實普法責任制,推行“普法執法一體化”,有效保衛了“藍天碧水凈土”,石泉縣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我們通過組織漢江水質保護條例、兩法銜接、生態損害賠償等專題培訓,開展執法大練兵,把普法釋法貫穿于執法活動全過程,切實提升全民守法意識。”安康市生態環境局石泉分局局長王玉安說。
在生態環境方面的法治建設成果只是石泉縣推進普法責任制落實工作的縮影。縣委、縣政府主動扛牢壓實法治建設主體責任,堅持在高水平規劃“八五”普法,高質量建設、高標準推進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的基礎上,緊緊抓住“誰執法誰普法、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落實這個“牛鼻子”,健全機制、建強隊伍、突出重點、夯實責任,高效統籌推進全民普法工作。
為滿足普法需求,提升普法精準度,石泉縣整合普法資源,創新推行“菜單式”普法,通過單位“備菜”、群眾“點菜”、專業人員“上菜”,將普法責任制落實落細。在日常普法中,聚焦普法重點內容,緊盯“關鍵少數”、關注“絕大多數”,利用重要時間節點,積極探索“普法+全域旅游”“普法+鄉村振興”“普法+規范執法”,采取多種形式的普法宣傳教育服務縣域工作大局,年均開展各類法治宣傳活動1000余場次,擴大了“八五”普法聲勢。
這套整合不同部門、面向不同群體、突出不同內容的普法“組合拳”,滿足了全縣干部群眾多樣化的學法用法需求,全縣公民對法律法規的知曉度、法治精神的認同度、法治實踐的參與度明顯提高,2022年全縣法治建設滿意度達98.83%,位列全省第一。
文法融合增添“潤滑劑”
走進石泉縣曾溪鎮油坊灣村,濃濃的法治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法治文化廣場、法治電子顯示屏、法治宣傳欄、村規民約展示牌、法治宣傳標語等法治元素應有盡有、醒目可見。
“每天下午,附近的村民都到這個廣場來休閑娛樂,我們巧妙地把法治故事、漫畫、視頻融入到每個角落,讓群眾來了有看的,看了能學到。”曾溪鎮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郭睿說。
石泉縣積極打造城鄉群眾家門口的法治文化陣地,與生產生活緊密融合,切實讓法治走到了群眾身邊,走進了群眾心里,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陣地漸成體系。在城區、重點行業和鎮村高標建用“1個縣級中心+6大行業基地+N個基層站點”特色法治文化陣地體系,引導鼓勵全縣群眾在參觀實踐中學法用法。縣法治宣傳教育中心被命名為全市首批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年均接待各級領導視察、干部群眾學法15000余人次。
載體逐步豐富。充分利用報、屏、網、微、端等平臺推送以案說法、工作動態、普法短片、微電影等1000余條。縣紀委監委開辦的《金蠶說紀》,縣檢察院拍攝的普法短劇《stop!少年》受到群眾歡迎,縣法院、縣司法局聯合拍攝的微電影《判歸》獲評“金法槌”微電影類全國一等獎。
融合更加緊密。整合本土文化文藝人才,編排了《法律顧問進村來》《左鄰右舍》等一大批法治文藝節目,先后在法治主題文藝匯演、鄉村振興文藝巡演等活動中演出,結合旅游發展,創新在石泉古城景區演出普法情景劇《縣太爺巧斷假藥案》,讓群眾在寓教于樂、潛移默化中增強法治意識。
“我們始終將法治元素融入文藝作品創作、陣地規劃建設、新媒體運用,最大限度地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多元化的法律需求,真正實現群眾‘抬頭見法、駐足學法、心中有法’。”石泉縣委普法辦副主任、縣司法局副局長袁偉說。
普治并舉筑牢“穩定器”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只有形成良好的法治鄉村環境,才能有力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進而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得以順利實施。
池河鎮西苑社區是典型的移民搬遷安置小區,有1362戶4441人,搬遷居民來自3省4市21鎮70個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來源復雜、村居民混居的社區,卻實現了“小事不出樓宇、大事不出社區、矛盾就地化解”,連續五年“無刑事案件、無越級信訪、無安全事故”發生,2022年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社區。
王大爺是從偏遠村遷入西苑社區的新居民,因為生活習慣不好、法律意識淡薄,不僅違規占用樓道、隨意亂扔垃圾,還與樓上樓下磕碰不斷。為了幫助像王大爺一樣的新居民盡快融入新社區、過上新生活,剛剛遴選為社區“法律明白人”的黨支部書記陸龍俊專門成立了說法普法“老陸工作室”,同時,組織制定社區居民公約,讓社區治理邁上了新臺階。
西苑社區黨支部書記陸龍俊說:“熟人熟事的,到我這來,除了說情說理、依法調解,還要給他們以案釋法,讓人感到公平公正,心服口服,才能及時有效化解鄰里糾紛,確保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矛盾不上交。”
“八五”普法以來,石泉縣將法治建設作為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舉措,最大程度激發基層治理源動力。從基層黨員干部等11類人中遴選認定912名“法律明白人”,向全縣11個鎮164個村(社區)派駐法律顧問,為100家重點民營企業搭建了法律顧問護航發展新平臺,創新實踐“公證+調解”“綠色繼承”、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等制度機制,扎實開展“兩說一訪”活動,全力推進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和前端化解,現在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已經成為全縣廣大干部群眾的基本共識和矛盾糾紛化解的基本方式。近兩年排查化解矛盾糾紛3211件,調解成功率達98.69%,先后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國家級2個、省級1個、市級15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