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鄭州元)2020年以來,石泉縣立足“一城一山一水”核心旅游資源,突出“健康森林、美麗濕地、生態城鄉、綠色產業”主題,盤活現有存量、提升現有現量、有序發展增量作用和溢出效益,積極打造差異化森林康養旅游美景,高質量發展綠色惠民經濟。
堅持“兩山”理論,掌好發展“方向盤”。堅持“以林為本、生態優先、合理利用、綠色發展”的工作思路,在立項、規劃、環評及招商引資、金融投資等方面嚴格把關,規范林業資源開發秩序,堅持走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之路,完成鬼谷嶺國家森林公園、本草溪谷中醫藥康養旅游度假區和明星桑海農旅融合示范區等重點區域綠化20余萬平方米,建成“三化一片林”森林鄉村示范村6個,人居環境綠化示范村17個,達到了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內在統一。
遵循“增綠”基調,用活建設“助推器”。依托秦嶺生態保護與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與修復等林業重點工程,持續在“增綠”上狠下功夫,探索推進“雙儲林場”國家儲備林、碳匯交易等生態價值轉化利用項目,累計完成義務植樹130余萬株,營造林30.92萬畝,持續開展封山育林和濕地生態修復等項目,完成人工造林0.85萬畝,封山育林5萬畝,退化林修復5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5.8%,切實為森林康旅產業打好了“森林”基礎。
盡到“護綠”責任,提升群眾“參與度”。按照“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的思路,堅持以推深做實林長制為總抓手,加強林政資源“一管三防”體系建設,及時設立縣鎮村三級林長1278名、森林警長165名,劃定重點保護區7個、封山禁牧區4個、縣域生態保護紅線274.1平方千米,救助野生動物120余只,掛牌保護古樹名木320余株,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和森林火災受害率成功控制在4.5‰以內和0.9‰以下,發表宣傳森林資源保護、森林康旅發展成就等新聞稿件300余篇,不斷增強了林區群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自覺意識,營造了“處處都是森林風景、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良好氛圍。
發揮“用綠”效益,形成康旅“一盤棋”。牢固樹立森林康旅“一盤棋”思想,深度挖掘特色森林產品,持續做好“森林+”文章,積極推行“一鎮一特一園區、一村一品一基地”建設,累計培育優質茶園10萬畝,中藥材基地3.5萬畝,開發森林觀光、森林養生、森林文化等40余種森旅產品,建設科普、療養等自然性、體驗性、參與性項目200余個,建成省級以上森林旅游地3處,森林旅游景區景點25處,森林康養旅游年收入達34.21億元,促進了森林康旅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了從“景區觀光型”向“休閑體驗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