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許兵 孟少猛 湯珊珊
春日暖陽,石泉縣城鄉大地項目、產業建設熱潮滾滾。很多項目、企業負責人告訴筆者,落地投產之所以這么順利,這與代表委員深入調研、創新監督、優化營商環境是分不開的。如今在石泉,無論是產業發展、基礎建設,還是民生改善、社會建設等等,處處都有人大監督、政協議政支持發展的印記。
2022年,新一屆石泉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協領導班子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認真履行職責,積極擔當作為,有力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從日前石泉縣“兩會”上獲悉,去年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考核保持全省“第一方陣”,20項工作獲得市級以上表彰,3項工作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勵,8個省市級現場會在石泉縣召開。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縣上下勠力同心、團結奮進的結果,是各位代表委員履職盡責、積極作為的結果?h委對人大常委會和政協一年來的工作是滿意的,社會各界也是認可的!”市委常委、石泉縣委書記陳蓮在該縣“兩會”上給予高度贊譽。
圍繞中心促發展
2月18日,在安康市2023年一季度重點項目推進現場會上,石泉縣集中開工和投產投用25個項目,再掀項目建設新熱潮。2022年,石泉縣深入實施“高質量項目建設推進年”“深化產業項目建設年”行動,相繼組織實施10批次138個項目集中開竣工,99個項目建成投用,完成投資133.95億元。
優化營商環境、加快項目建設、推動產業發展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大部署,更是實體業主的共同期盼。石泉縣人大、政協領導班子充分認識到,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他們傾心竭力開展調研視察,把脈問診出謀劃策,著力為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人大政協力量。
2022年,縣人大圍繞高質量項目建設推進年,制定了《助力高質量產業項目建設推動高水平產業振興實施方案》,明確了“學”方法、“看”現場、“聽”進展、“商”措施、“解”難題的助力路徑,助力高質量產業建設項目又快又好推進落實。如何鞏固全域旅游示范區成果、讓旅游支柱產業適應新的發展要求?對此,縣政協開展主席集體調研,歷時4個月,到景區、企業、單位察實情,與業主、干部、群眾廣泛座談,歷經多輪次協商討論,形成了較高質量調研成果,為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政協方案”。
縣人大政協始終把凝心聚力、促進發展作為第一要務。2022年還圍繞鄉村振興、城鎮建設、招商引資、作風效能等情況進行調研視察,在穩經濟、促消費、優環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有力促進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h人大政協堅持把全縣中心工作與自身業務工作同研究、同落實,全力以赴參與聯鎮包村、包抓企業和重點項目等工作,現場調研指導,協調解決問題,切實在全縣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彰顯了新作為。
建言監督惠民生
春暖花開,廣大市民走在改造一新的濱江大道上,心情舒暢。“我們反映的問題及時得到回復,而且項目實施也很快,現在整個濱江大道路面更加整潔規范,增添了行人休息座椅、規劃慢行步道、綠化景觀也進行了提升,整個出行環境更加舒適了。”不少群眾高興地說,多虧了代表委員們建言獻策、跟蹤監督!
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黨委政府努力奮斗的目標,也是人大政協履職盡責的要務。石泉縣人大、政協聚焦人民群眾關切,聽民聲、察民情、納民意、匯民智、解民憂,既把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和政策帶到群眾中去,又把人民的聲音傳上來,努力使縣委、縣政府的決策更順民意、更接地氣。
縣人大緊盯聚民意辦實事,探索完善民生實事票決制“12343”模式,組建4個縣代表監督小組、5個市代表監督小組,開展監督活動31次,促進10件縣級、18件市級民生實事落實落地,解決了學前教育、老舊小區改造等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緊盯惠民生破難題,深入開展教育、醫保、社會養老視察調研,在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推進“三醫聯動”、創新社會養老模式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跟進監督問效,及時回應群眾關切;緊盯解民憂促和諧,聽取和審議縣政府《關于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工作情況的報告》、縣監委《關于開展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監督調查處置工作情況的報告》,作出審議意見,跟蹤監督落實,著力維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和合法利益。
縣政協圍繞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石中遷建、“三名”培育工程、鎮村醫療保障能力建設、“健康石泉”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專題調研視察,一批促進民生福祉的睿智之言,得到縣委政府的重視和采納,有力回應了社會各界和群眾的關切。持續擴大民主監督覆蓋面,向32個重點民生部門、執法司法單位、窗口服務單位派駐5個民主監督小組、99名監督員,通過調查走訪、民主評議等方式,提出重點監督意見建議45條,促進各單位進一步轉作風、增效能。在社情民意監督上用心,多渠道聽民聲、納民意、聚民智,通過契合政府階段工作重點收集轉辦一批社情民意信息,既把各界的呼聲和建議及時傳遞給黨政部門,又推動解決了一批群眾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
創新創優樹品牌
新一屆石泉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協領導班子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認真履職、強化監督的同時,注重加強自身建設,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實效,切實樹立起人大政協工作品牌,在助推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產生了積極影響。
石泉縣委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人大工作,批轉了縣人大常委會黨組《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大代表工作“五個三”實施辦法》,出臺了《關于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和改進人大工作的具體措施》?h人大常委會堅持把“四個機關”定位要求作為自身建設的基本遵循,結合新時代人大工作新要求,修訂完善縣人大常委會議、主任會議議事規則,人事任免、憲法宣誓、代表履職保障等10項制度,推動了人大工作法治化、規范化、科學化。堅持在人大工作“石泉做法”內涵上拓展深化,換屆以來,代表家站運行、民生實事監督、備案審查、調研宣傳等多項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先后有10余家省內外市縣人大來石考察學習,8次在市委和市人大工作會議上交流發言,縣級公立醫院院長社會評價工作得到市人大常委會主要領導批示肯定,全市人大系統生態旅游產業發展監督工作現場會在石泉縣召開。
石泉縣政協緊扣“三型”政協建設目標,聚力“溫暖政協”建設抓機關,聚力“活力政協”建設抓隊伍,聚力“有為政協”建設抓提能,形成了一批創新亮點和特色?h政協先后制定出臺了《政協常委述職辦法》《委員履職管理評價辦法》《委員聯系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制度機制,不斷強化委員主體和機關保障“兩個作用”,推動形成“擰成一股繩、聚攏一條心”的工作局面。創新一個課題、一套方案、一次培訓、一系列座談、一個成果研討“五個一”的機制和重點課題“主席集體視察”工作模式,激發政協干部和委員的主動性,有效提高了調研視察的針對性、建言的專業性。推出老城委員工作室38年“小平臺”“大作為”的經驗做法,被《陜西政協》全文刊發推廣。高標準建成“政協委員協商活動中心”和園區富硒食品產業鏈工作室等8個履職平臺,打通政協委員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充分發揮“微協商”小平臺解決大問題和助推發展、治理的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