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董長松
“‘不搬弄是非,不造謠誹謗,不尋釁鬧事,不打架斗毆,不亂堆亂占,不亂涂亂貼。’這‘六不’是我們吸納了各小組村民的意見建議,總結提煉后納入到《村規民約》里的。”石泉縣城關鎮絲銀壩村副書記陳丹介紹。
為進一步助推鄉村振興和基層社會治理,充分發揮《村規民約》的積極作用,絲銀壩村廣泛征集村民意見建議,再結合村情實際,及時修訂完善了《村規民約》,將涉及愛黨愛國、遵紀守法、誠信友善、勤儉持家等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以《村規民約》的方式確定下來,通過村民自治實現群眾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和自我提升。
“這個村規民約接地氣、好理解,有了這個行為示范,我相信民風會越來越好。”絲銀壩村村民邱璐說,新修訂《村規民約》一落地,村“兩委”就通過彩繪上墻、制作文化欄、發放宣傳冊、工作隊入戶等方式廣泛宣傳,做到了家喻戶曉。哪些事該做,哪些事堅決禁止,《村規民約》成了廣大群眾的行為準則。
在每月一次的道德評議中,是否遵守《村規民約》成為村民入選“好婆婆”“好媳婦”“紅黑榜”等的重要依據。村“兩委”組織村組院壩會議,由全體村民對村民“守約行為”進行評選,對表現最優的3個家庭頒發流動小紅旗給予精神獎勵,同時為受表彰家庭累計積分,通過村里的愛心超市以積分兌換實物,不斷提高群眾履“約”意識和向榜樣看齊意識,讓《村規民約》“約”出文明鄉風,“約”出淳樸民風。
近年來,該鎮將《村規民約》作為引導群眾自治、促進文化振興的重要抓手,以《村規民約》提升群眾素質,以素質提升帶動文明鄉風,以鄉風文明引領社會風尚,讓基層治理效能得到提升。該鎮將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鄉村治理、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與《村規民約》深度整合,持續加強《村規民約》的影響力和道德約束力,引導群眾移風易俗,自覺參與文明建設,形成鄉風文明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格局,為推動鄉村振興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