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文霞)時下,農民買空調自己享受沒有什么大驚小怪,在池河鎮良田村嘉豐鉑農業家庭農場,住新房,裝空調,這里的“蠶寶寶”享受著特殊的待遇。
近日,縣蠶桑中心技術人員走進池河鎮良田村嘉豐鉑農業家庭農場,在蠶房門口一側的儲藏室里,堆放著一地村民采摘來的新鮮桑葉,蠟綠閃亮,清香撲鼻。走進蠶室看到了一排排的蠶兒舒服地躺在空調房,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桑葉,厚厚一層桑葉已經被啃光,此刻,蠶寶寶們剛剛吃飽,慵懶地蠕動著身子,屋外驕陽似火室內卻一片清涼。
“效果真是不錯,天熱了蠶房溫度不能超過30度,降溫系統也是隨用隨開。”嘉豐鉑農業家庭農場負責人蔡明峰笑呵呵答道,“桑葉儲存在冷藏室里,也不怕葉子壞了,人省心多了。”嘉豐鉑農業家庭農場是集約化生產模式創新示范基地,基地里飼養的這茬大蠶省力化飼養示范工程夏蠶共20張,再過四五天蠶寶寶就要上蔟結繭子了。今年夏季炎熱,如何應對夏季養蠶高溫環境,大蠶省力化飼養示范工程成效如何,一直是縣蠶桑中心技術干部放在心里的頭等大事。為提高蠶農經濟效益,營造一個適宜蠶兒健康的生產環境。在縣蠶桑中心的指導下,嘉豐鉑農業家庭農場在蠶室采用了降溫冷風機加風袋,走進工廠化養蠶室,冷風機正源源不斷為蠶寶寶們送來了涼爽,雖然沒有空調的制冷效果強勁,室內確也有5℃—6℃的明顯降溫效果,一只只白胖胖的蠶寶寶,正在涼爽的室內大快朵頤、快速生長,顛覆了“靠天吃飯”的傳統養蠶模式。
“工廠化養蠶,并不是簡單地將蠶放到車間內,而是通過科學創新、科技賦能顛覆傳統模式,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縣蠶桑中心負責人說,目前石泉已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海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安康學院四家高校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以石泉全產業鏈為基礎、全域旅游及特色資源為基礎,研究開發蠶桑產業應用技術。一只金蠶寶寶“吐出”的黃金絲,織就的致富路愿景在蠶桑人的努力下正徐徐拉開,也終將會逐步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