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曹景
陽春三月,萬物復蘇。近日,石泉縣池河鎮合心村的高標準蔬菜大棚里,密密麻麻的羊肚菌破土而出,大的壯碩飽滿,小的嬌嫩無比,褐色的菌蓋、乳白的菌柄,猶如一把把撐開的小傘,散發著馥郁的香味。此時,菌壟上的幾名干部正拿著小刀,小心翼翼地進行采摘,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年年吃羊肚,八十滿山走”。作為稀有食用菌之一,羊肚菌有著“菌中皇后”之稱,富含人體不能合成的10余種氨基酸和“硒”元素,具有抗衰老的功效和很高的藥用價值。
據了解,合心村由縣蠶桑服務中心包抓,羊肚菌種植正是他們爭取的第一個產業項目,由河海大學校地合作幫扶資金予以支持。由于羊肚菌生長條件苛刻,種植難度大,因此,蠶桑服務中心邀請了蘇陜協作項目選派的農業技術專家進行上門指導,通過定期通風、灌溉、加減遮陰網,調整棚內溫度、濕度、光照……終于,今年3月初的第一茬羊肚菌如期收獲。
“羊肚菌的生長周期短,最晚的一批三月底就會結束,到時候桑樹會逐漸茂盛,完全不影響生長,之后還可以繼續套種其它作物。”正在采摘的縣蠶桑服務中心技術員劉成功說。“據當前情況來看,畝產鮮菇可達300公斤左右,鮮菇市場價格每斤在100元以上,干菇每斤超過1000元,預計畝產值達3萬元以上”。
近年來,根據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為進一步提升農村耕地利用效率,豐富蠶桑經濟類型,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過程中,石泉縣不斷創新“蠶桑+”循環生態種養模式,陸續推出桑園套種玉米,套種食用菌、桑園養雞等新型產業模式,打造出一批“一村一品”產業園區,引導農戶由傳統種養向特色種養方式的轉變。
“有了蠶桑中心的干部,我們才能種出這么好的羊肚菌,最大的足足三兩,有二十多公分,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接下來我們會借助縣蠶桑服務中心的技術團隊優勢,帶領村民一起發展,通過打造羊肚菌特色種植基地和現代農民培訓基地,推動鄉村人才和產業的同步振興,帶動更多的群眾增收致富。”支部書記王家軍說道。
微風拂過,此時,肥沃的土地上,小羊肚菌們一簇簇正迫不及待探出灰褐色的“小腦袋”,帶著致富的希望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