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來慶琳
淺山連綿,池河流緩。
1月18日,臘月十六,記者前往石泉東線旅游重要節點上的中池鎮堰坪村,只見白墻黛瓦的房屋點綴在山坡路邊,村道上竹林隨風綽綽搖曳,最為惹眼的,當屬期待著盡早開園的“中池花海·魅力田園”農旅融合項目。
“這個項目早在去年年底就能實現逐步開園,因為疫情的原因,雖然耽誤了點兒時間,但也為我們繼續做好相關配套服務贏得了時間。”長期聯村的原鎮人大主席、四級調研員張黎明說。
走進“中池花海·魅力田園”農旅融合項目核心景區,花海卡丁車、彩虹滑道、生態停車場、兒童游樂園、親水平臺、垂釣園及相關基礎設施配套等已基本建成。張黎明告訴記者,該項目總規劃面積為89公頃,目前看到的這一塊,也是相對成熟的與花共舞娛樂區。
據介紹,該農旅融合項目依托當地山水生態資源加持,打造與花共舞娛樂區、花田喜事體驗區、花語世界科普區、水月鏡花休閑區四大主題區域,而按照鎮上既定的三年計劃時間,要完全打造好這一農旅融合綜合體,招商又談何容易?
面對記者的疑問,中池鎮黨委書記夏玉剛說:“如果按照以前思路,再‘攤大餅’講究‘大而全’,一是我們要對招商企業在當下經濟下行壓力下的實力打個問號,二是顯然企業主體作用的發揮,還得因地制宜,要求我們黨委、政府全力做好各項引導和服務,‘一個巴掌拍不響’!”
按照“科學謀劃、規劃先行、分期實施”的思路,中池鎮黨委、政府近年來加大對返鄉創業人員招引力度,通過科技培訓、項目支持、干部幫扶、資金支持等政策措施,吸引了一批返鄉創業能人回鄉組建實體,發展村集體產業。
目前已基本具備開園條件的,是由當地返鄉能人周漢斌成立的石泉縣京漢生態農業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負責實施的鄉村旅游項目。2021年年初,中池鎮政府與京漢公司配合細化了園內業態,聘請專業團隊對園區進行整體規劃布局,并加力付諸實施。
為避免業態重復和推進產業鏈齊頭并進,近年來他們又相繼引進當地能人,分別成立陜西發運實業有限公司、安康市源之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安康潤澤昌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企業為主導,發展當地觀光茶園和實施蔬菜保供項目,多業態、鏈條化推進產業發展。
當下,堰坪村正以“中池花海·魅力田園”農旅融合項目為帶動,吸引返鄉能人投資4000余萬元,逐步建設這一集特色產業、休閑康樂等于一體的“水色田園”綜合體,建成后,預計年接待游客可達10萬余人次,提供就業崗位150余個,輻射帶動周邊區域農戶間接增收。
企業主體有了,作用正在發揮,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也不得閑著。2020年6月,由堰坪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負責實施的蓮花山車厘子產業園項目實施,流轉132戶農戶的500余畝土地,采取農戶配股分紅方式,目前已完成栽植車厘子18000余株,成活率達95%以上,計劃開春后繼續補植完善達到2萬余株。截至目前,園區道路路基工程全部完成,車厘子長勢良好,按目前估算,園區豐產后年產值可達400余萬元,可就近帶動務工1500余人次。
與夏玉剛的交談中,記者也發現,作為基層的黨委和政府,在產業發展、招引項目中,也逐步擺脫了過去的傳統思維定式,主責主業意識更加明晰。
在記者看來,引來一家大公司整體做不是沒有可能,但大公司更多注重的可能是自身經濟效益,而作為基層黨委和政府,除了考慮企業發展,更要關注村集體產業的持續壯大上。面對鄉村振興的重任,需要更多基層的黨委政府根據主導產業所需,有的放矢,精準招引,因勢利導,形成錯位發展良性發展,讓村集體經濟加速發展壯大,讓更多村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