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許兵 王明明)走進石泉縣池河鎮明星村,農家民宿、農家樂等點綴在漫山遍野的桑園中,好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明星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家滿正帶領村民們清理桑園里的雜草、修剪步道旁的桑條,忙得不亦樂乎。
看到絡繹不絕的游客,年過六旬的村民陳澤華夫婦也參與到景區服務中。“沒想到老房子被改造成了漂亮的民宿,不出錢還能收租金,村上又免費給我們安排了新的住房和工作。”陳澤華喜笑顏開地說。老兩口將老房子和桑園租賃流轉給村上的旅游公司,并在公司從事保潔、保安等工作,租賃費、流轉費加上工資和村集體經濟分紅,一年收入超過5萬元。
站在“天空之境”的玻璃平臺上,劉家滿指著一望無際的桑園介紹:“這幾年,我們以推進‘三變’改革為抓手,以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為載體,不斷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動群眾發展產業和創業就業。目前已經培育形成了蠶桑、養豬、養雞和鄉村旅游四大產業,去年全村人均收入為18246元,實現集體經濟收入78.6萬元,戶均分紅650元。”
明星村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把強化支部引領、壯大集體經濟、促進群眾增收、市場主體參與緊密結合起來,形成利益聯合體。鎮包村領導和下派干部、村干部組成鄉村振興工作隊,共同做好項目建設環境保障、群眾組織發動、投資客商引進等工作。實行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控股的村旅游公司開發模式,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建成了醉美桑海3A級景區。景區自去年開園以來,旅游綜合收入超3000萬元,全村超過一半以上的村民被嵌在產業鏈上,50多名外出能人返鄉發展農家樂、民宿等,從業人員家庭年均收入都在5萬元以上。
“在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們認真執行縣上建立的民主監督公開機制、收益分配機制、風險防控機制、產業發展容錯機制和產業發展獎補機制,有效保障了集體經濟規范運營并不斷促進其發展壯大。今年全村集體經濟收入有望達到138萬元,帶動群眾人均增收近2000元。”劉家滿說。
“現在好了,不用出門在村上旅游公司上班就能掙到錢。”明星村村民劉玉干勁十足。“我想好好干,爭取早日在公司合作社入股,謀取更大的發展。” 明星村通過“三變”改革,促進了“三產”融合,實現了桑園變景點、舊宅變民宿、農民變股民的美麗蝶變,走出了一條“景區帶村、就地轉崗、居家經營、產業富民”的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之路。今年,明星村也先后榮獲全國美麗休閑示范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