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唐清)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核心是人才。近年來,石泉縣不斷探索人才發展新路徑,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理念,積極創新柔性引才工作機制,走出了一條“用人不養人”柔性引才的新路子,形成才智集聚“強磁場”。
健全體制機制,建立自主式引才模式。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將柔性人才工作納入全縣人才工作的總體布局,在事業單位編制總量內建立“人才編制池”。積極給用人單位放權,著力打破戶籍、地域、身份、檔案、人事關系等人才流動中的制約因素,探索推行“自主設崗、自主調配、自主聘用、自主定薪、自主考核”引才方式,建立個人績效工資導向機制,推行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等多種分配制度,形成了“市場主導、政府鼓勵、單位自主、逐年遞增”的柔性引才機制,累計柔性引進400余人。
立足產業發展,建立項目式引才模式。依托特色產業優勢,以產引才,大力推進“一業一站”計劃,9個專家工作站高效運行,柔性引進中高級職稱科技人才57名,按照“市場化選聘、合同化管理、差異化薪酬”的模式,與項目帶頭人或專家團隊簽訂勞動合同、聘用協議和績效考核辦法,每項主導產業都有專家組團服務。以人才聚集催生產業升級,開發新產品及農產品技術改良升級48項,形成了“建成一個站、形成一支團隊、帶動一批人才、孵化一批企業、服務一方經濟”的良好格局,全縣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65.2%。
聚焦重點項目,建立合作式引才模式。積極搭建高端人才與重點項目有效對接平臺,大力實施“高端人才+重點項目”引才引智工程,采取兼職、咨詢、科研和技術合作、合作經營、聘請顧問等柔性方式引進高層次人才,推動域外高端人才向龍頭企業、重點項目聚集。
注重以才育才,建立內培式引才模式。盤活用好鄉土人才資源,大力實施“能人興村”戰略、“千名能人興業”計劃,把鄉土人才鑲嵌在產業鏈。建立“縣級鄉土人才服務總站—鄉土人才服務分站”管理網格體系,分站外聘了5至10名“土專家”“田秀才”及“能工巧匠”,分別包抓1至2個產業示范基地,分行業培養本土技術人才3至5名,聯系3至4個村,培育5至10戶產業大戶,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組團“上門服務”,實現了鄉土人才由“零星分布”向“抱團集聚”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