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辛革成)“陽荷姜種子是工作隊給我們的,管護起來很容易,現在正是收獲季,之前趕著逢常日子去街上賣,現在工作隊幫我們聯系好人收購上門,跟在地里撿錢一樣。”中河村張遠喜說道。
熨斗鎮中河村地處邊遠,土壤貧瘠,糧食作物效益較差。2018年,石泉縣檢察院駐村幫扶隊伍積極爭取,免費為農戶提供種苗,鼓勵農戶“長短結合”發展種養殖業,在村合作社帶領下,中河村村民自發種植陽荷姜七十余畝,極大的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
陽荷姜喜好半陰半陽的環境,林下養殖最佳,大部分村民都在不占用肥沃土地的基礎上,將陽荷姜種植到樹木茂盛的林下地,管護也十分簡單,三年豐產期畝產量可達到一千斤左右,農戶增收空間十分廣。
“今年雨水好,陽荷姜豐收,想出售陽荷姜的群眾只能坐車去集鎮,來回很不方便,我們村上和工作隊研判后,積極行動,找到鎮上宗達超市負責人袁先平,帶他到地里實際看我們的產品,他很滿意。”中河村支部書記王桂銀在聯系到銷路后,動員全村志愿者向陽荷姜種植戶宣傳收購價格和收購時間。
從田間地頭到生鮮賣場,前來收購陽荷姜的袁先平是劉家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和熨斗鎮2019年優秀黨員,瞅準市場先機的他在熨斗集鎮開出第一家生鮮超市,流轉村級土地。
在中河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王桂銀和縣檢察院駐村工作隊員的積極聯系下,袁先平主動通過自有渠道或外圍渠道解決轄區內陽荷姜等生鮮產品的銷售,既解決了“出售難”的問題,也縮短了從采購到上市銷售的時間,讓轄區居民送能夠低價、安全、方便的消費當地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