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熊彬彬)為大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抱團式”發展,石泉縣熨斗鎮板長村合作社率先開啟“金蠶托管”新模式,以每張蠶80元的價格計費,其中40元屬于日常消毒消殺支出,40元屬于蠶食桑葉支出,托管時間12至13天,在蠶二眠后再根據預定數量發給農戶自行管理,合作社免費提供后期技術指導。今年春蠶共計孵化50張蠶種,托管6戶建檔立卡戶小蠶培育15張。
近年來,該村在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經濟的探索路上,遵從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的原則,依山就勢發展種桑養蠶,修建蠶室1200余平方米,流轉村內土地200畝,帶動28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合作社務工等方式直接增收。同時,讓村集體經濟在產業發展中發揮支部引領、黨員示范、能人帶動、農戶參與的良性模式,讓農戶與合作社之間相互助力。“蠶的生長周期大概需要28天,我們有償代管13天,農戶負責養半個月就能見成效,蠶種不要錢,托管費用80元,除去開支,養蠶半個月就能實現一張蠶種增收約1500元,后期技術指導我們也會跟上,蠶桑產業加快發展。”兼任蠶桑技術指導員的板長村黨支部書記郭萬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