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通訊員 張飛洋)49歲的田巧林,石泉縣迎豐鎮廟梁村人。家庭雖然貧困,但她努力改變現狀,憑著自己勤勞的雙手,積極發展產業,成為廣大村民稱道的女能人。
田巧林的丈夫劉定安早年因意外右腿骨折導致勞動力下降,尚在讀書的兒子因治療結締組織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但命運之神并沒有眷顧這個平凡的家庭,2014年田巧林突發子宮破裂,僅醫療費就花了6萬多元。這一記重錘敲懵了本就患有聽力障礙的她,家中沒有固定收入,還欠有不少外債,對于一個原本經濟很拮據的家庭,無疑是雪上加霜。按照精準識貧程序,經群眾評議、村組會議審核,2017年田巧林一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評上貧困戶以后,田巧林夫婦并沒有產生“等、靠、要”的思想,而是一心想著通過發展產業讓這個羸弱的家庭摘掉“貧困戶”帽子。2018年,在駐村工作隊及村干部的幫助下,夫婦倆種植魔芋6.7畝,養豬3頭,到冬天農閑時還經營起豆腐小作坊來增加家庭收入。聽說鎮政府舉辦養蠶技術培訓,田巧林立馬跑來參加,并主動向村里養蠶大戶和技術能手請教,通過她勤奮的學習,她家年養蠶達14.5張。
發展產業的過程是充滿艱辛的。從山地清理、煉山、開墾,都是大男人干的重體力活,田巧林為了節約資金,天沒亮就起床,提前做好飯菜,吃完飯到山上干活,由于離家較遠,中午就帶上干糧到山上解決午飯,開朗的田巧林每天這個時候都會對丈夫說:“咱們每天都在吃野餐呢。”忙到天黑夫婦兩人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一個月下來地翻好了,她卻變得又黑又瘦,手上磨出了老繭,腳上起了血泡,襪子也磨破了好幾雙。
經過夫婦倆的不懈努力,他們終于摘掉了“貧困戶”帽子。2018年通過自身努力的同時依靠國家移民搬遷政策,協助丈夫修建75平方米磚混結構房屋,離開了住了多年三間破爛不堪的土墻瓦房。
田巧林常掛在嘴邊的仍是一句感恩的話:“想幸福,先脫貧。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使我脫掉窮帽子,走上了產業致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