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郭家斌)“近年來,石泉縣人社部門認真落實就業扶貧政策,通過‘統籌縣內外兩個勞務市場、加快搬遷社區兩廠建設、狠抓基地能人兩個培育、強化兩類公益崗位兜底’的‘4個2’工作舉措,強力推進有能力有意愿的貧困勞動力實現‘人人有穩定就業’目標。”石泉縣人社局局長陳小平說。
統籌縣內外兩個勞務市場。統籌縣內轉移就業和縣外有組織勞務輸出兩個市場,每半月匯編一期《招工信息》,下發到全縣各脫貧攻堅工作隊、鎮村和千家萬戶,并同步在石泉縣政府網、石泉發布、石泉縣扶貧網、石泉人社局微信公眾平臺、石泉縣電視臺、手機短信和戶外電子顯示屏等媒介發布推介,確保精準崗位信息實現全覆蓋。在11個鎮同步開展“春風行動”暨蘇陜勞務協作系列招聘活動,提供縣內外優質就業崗位3.7萬個,累計推進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8314人。
加快搬遷社區兩廠建設。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關于移民搬遷集中安置100戶以上的社區實現新社區工廠全覆蓋和打造安康毛絨玩具文創產業之都”的戰略部署,切實加快移民搬遷毛絨玩具社區工廠和新社區工廠建設。采取“以點帶面、因地建廠、整合資金、效益獎補、配套服務和帶貧益貧”等六項措施,現已建成毛絨玩具廠和新社區工廠12家,提供就業崗位1300余個,吸納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500余人。在建毛絨玩具總部標準廠房5家、社區加工車間19個,年內新“兩廠”總量將達到36家,可提供就近就業崗位近4000個。
狠抓基地能人兩項培育。以全域旅游發展為契機,把后柳中壩、后柳廖家灣、池河西苑、饒峰勝利、城關楊柳等移民搬遷社區培育創建成“作坊小鎮、根藝奇石園、金蠶小鎮、饒峰驛站、鬼谷子小鎮”等各具特色的創業孵化基地(園區)。創新“移民搬遷社區變景區、景區變創業就業基地、基地變市場”的“三變”模式,促進“創業、就業、產業”三業協調發展。成功創建省級創業孵化基地1個、市級孵化基地6個,帶動貧困勞動力612人。結合“能人興村”和農業主導產業發展,大力扶持培育“返鄉創業致富帶頭人”,鼓勵與貧困戶合作、吸納貧困戶入股等形式,帶動貧困戶創業就業,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 8305萬元,扶持能人創業 363人、貧困戶創業238 人,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 2311人次。
強化兩類公益崗位兜底。針對“無法提升技能、無法遠離家庭、無力發展產業”的“三無”貧困勞動,開發護林護河、村級道路養護、村級道路安全勸導、農家書屋管理等“村內居家就業”公益性崗位13類1600余個,開發機關企事業單位“公益專崗”1000個,累計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1685人,為“人人有穩定就業”提供兜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