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縣探索推行“黨建+旅游”新模式,把黨建與旅游“嫁接”起來,將黨的建設力度滲透到旅游產業發展中,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黨員嵌進產業鏈,促進黨建和產業發展有機結合,同頻共振。
支部建在景點上
近年來,石泉縣秉持“著眼大區域、打造大品牌、發展大旅游”全域發展理念,以“山水田園、生態休閑”為基本定位,加快推進文旅融合“15551”工程,加快景區景點開發,鞏固提升燕翔洞、中壩大峽谷、子午銀灘、明清古街等現有A級景區管理水平,加快云霧山、雁山瀑布、印象漢江、鬼谷子文化小鎮、中壩作坊小鎮、旅游村等重大旅游招商項目建設。在開展景區黨建工作中,堅持“景點開發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黨的活動就開展到哪里”,將支部建在產業上,讓黨員聚在產業鏈上。饒峰鎮勝利村把黨支部建在合作社上,村支部牽頭組建了石泉縣子午道鄉村旅游合作社,將轄區內的都得利農林牧業開發有限公司、神州秀生態園林有限公司、盛禾牧業有限公司3家非公企業納入合作社,成立了饒峰鎮非公企業聯合黨支部,探索出一套“一建二聯三承諾”旅游產業黨建工作法,即:一建(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兩聯(村企黨組織結對聯建、黨員結對幫聯貧困戶)、三承諾(踐行結對幫扶承諾、帶頭致富承諾、旅游咨詢服務承諾),成功走出了一條以黨建工作服務和引領旅游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支部引領促發展
發揮產業黨組織的服務功能,找準景區黨建服務旅游的切入點,妥善處理村集體、旅游企業、當地村民的利益,開設服務熱線,設立黨員旅游咨詢服務崗等,幫助游客解決在旅游中遇到的困難,并在黃金周、節假日,組織黨員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饒峰鎮非公企業聯合支部探索踐行“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貧困戶”的“戀愛式”扶貧模式,采取集中流轉林地4000畝,發展以“美國紅楓”為主的苗木花卉120余畝,以核桃、枇杷、黃花、食用百合、藥用牡丹為主的山林經濟4000余畝,陜南旅游第一村“勝利美麗鄉村”已具雛形。城關鎮天平村天麻種植專業合作社推廣林下種養殖業,栽植林下天麻8000平方米,種植魔芋150畝,七葉樹206畝,香豬存欄36頭,土雞5600只。選拔3名黨性強、政治素質好、懂旅游知識、有較強組織領導能力的黨員擔任旅游景區黨支部書記,增強景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目前,全縣已在景區組建了3個黨支部,組織黨員志愿服務活動10多次,形成了集“游、購、吃、住、娛”功能于一線的“美麗黨建長廊”,實現黨建工作和旅游產業發展兩促進、雙提升。
黨員活躍在產業上
一個支部一面旗幟、一個黨員一根標桿,黨建引領產業,彰顯產業活力,不僅僅體現在黨員帶富能力上,更體現在組織凝聚力是否得到增強、群眾能否增收上。饒峰鎮非公企業聯合黨支部書記楊衛東說:“村民種一些傳統農作物增收少,為此我們發動黨員,讓黨員們聚在一起,聊產業,談發展,通過支部牽頭、黨員帶頭,引領村民發展產業,使得黨員成為產業上名副其實的‘骨干’,促進增收”。黨員楊成家發展100畝百合,帶領8戶貧困戶……。發展12家“農家樂”,為農家樂”等個體經營中的黨員經營戶設立“黨員示范戶”標志牌,將黨員身份亮出來,帶頭為游客提供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