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譚文昌)“出土于石泉縣譚家灣村的鎏金銅蠶是‘一帶一路’的歷史見證,我縣有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作為石泉人我倍感振奮!當前我們要搶抓歷史機遇,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通過歷史融入、智庫融入、商貿融入、文化旅游融入、網上‘絲綢之路’融入,加快石泉追趕超越的步伐……”
“我們將進一步強化宣傳,不斷提升石泉在‘一帶一路’中的影響力,讓石泉在吸引世界目光的同時,贏得更多發展機遇,真正把石泉的特色做出來,讓石泉的品牌亮起來……”
5月23日下午,在“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剛剛閉幕之際,石泉縣政協召開“絲路之源”建設專題協商座談會,就全縣如何搶抓歷史機遇,加快“絲路之源”建設開展協商座談,廣泛聽取來自各界別政協委員意見建議,同時邀請縣委宣傳部、縣文聯、發改局、文旅局、農林科技局、市場監管局、招商局、經貿局、城關鎮、池河鎮及蠶桑研究協會的相關負責人為石泉縣“絲路之源”建設建言獻策。會上,委員們從石泉蠶桑的悠久歷史、當前面臨的歷史機遇、如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等多方面提出了很多富有針對性和建設性的意見建議。
聽了大家的發言,縣委常委、副縣長耿國泉對委員們的意見建議表示充分肯定,他說本次座談會的召開對于全縣“絲路之源”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石泉縣將以此為契機,宣傳好石泉,講好石泉故事,努力把石泉文化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助推追趕超越,為“三宜”石泉建設努力奮斗。
縣政協主席程達斌在總結發言中,對委員們的意見建議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說,加快“絲路之源”建設使石泉正真融入“一帶一路”,對于石泉未來發展意義深遠。面對難得歷史機遇,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行動當下,融入“一帶一路”關鍵要把文化軟實力真正轉化成經濟硬實力。他建議縣委政府在實施“絲路之源”決策部署上,要做到“十個一”。即,明確“絲路之源 中國石泉”的主題;舉辦一次論壇,擴大影響,形成共識;注冊一個商標,形成一批產品;創作一批優秀戲、曲、劇、書等文學作品;豐富一個展館,建好蠶桑博物館;以池河為核心,建好 “金蠶小鎮”;積極爭取,包裝一批蠶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組建一支集研究、產業、宣傳于一體的專業團隊;成立一個 “絲路之源”建設的專門機構;出臺一套科學完善的建設方案,從而全力推進石泉縣“絲路之源”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