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陳俊箐)教育脫貧是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斬斷貧困代際傳遞、不再復制貧困的根本之策。2016年以來,石泉縣教體局發揮教育優勢,狠抓精準扶貧,五大行動全力推進教育脫貧攻堅,確保了全縣貧困學生“上好學、不輟學、能就業”的教育脫貧目標,以教育脫貧助力群眾脫貧攻堅工作。
一是主動溝通,精準識別貧困學生信息。精準對象是精準幫扶的基礎和前提。教體局主動與縣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縣扶貧局聯系,通過聯合發文等方式,借助各駐村工作隊和鎮脫貧攻堅辦公室的力量,抽調干部從村到校、從校到鎮對建檔立卡家庭學生進行了全面摸底。
二是全面落實國家教育惠民政策。縣教體局認真落實學前一年幼兒免費、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和普高免學費、職高免學費及貧困家庭學生生活補助等國家惠民政策,嚴格按照省市關于各類資助工作的管理辦法,在評定受助對象實行村、鎮、校三級聯合審批,規范助學金發放形式,各學校將學生資助金發放工作及時通過網站等形式進行宣傳,擴大群眾的知曉率,增強社會監督,并建立學校資助金發放的專門檔案。縣教體局通過每月匯總賬務、組織財務人員交叉檢查、抽查等方式杜絕學校截留、挪用現象的發生。
三是拓展教育惠民政策范圍。石泉縣從2013年春季起,率先啟動實施了全部免除普高學生學費、學前三年幼兒保教費、課本費工作,并把特困在園幼兒全部納入了生活補助范圍,實現了從學前三年到高中階段的15年免費教育,惠及全縣2萬余名學生及其家庭,僅此一項縣本級財政每年就要增加投入經費逾1000萬元。同時,建立了圓夢教育基金會助學平臺,積極整合各類社會助學資源進一步拓展助學渠道,爭取到了銀橋乳業集團、西安賽格集團等十幾家慈善機構、愛心企業和眾多愛心人士對我縣貧困學生捐助物資和助學金約40萬元,覆蓋8000余名學生。
四是統籌技能培訓,提升創業就業能力。縣教體局按照“一個不少”、“能上學、不輟學、能就業”的扶貧目標,以職業教育中心為龍頭,統籌了人勞、農業、扶貧、旅游等部門職業教育資源,立足縣域實際,根據農村新增及轉移勞動力的創業就業需求,先后開設中式烹飪、計算機操作、電焊工、電工、旅游及餐飲服務、家畜飼養、商品營業員、家政服務員等專業培訓,共完成各類實用技術培訓和短期技能培訓2000余人次,實現“培訓一個、就業一個”,著力提高其創業就業能力和致富增收本領。
五是創新關愛形式,深化教育脫貧工作內涵。按照“精準扶貧”理念,石泉縣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教育扶貧暨教師結對幫扶貧困學生(留守兒童)工作的通知”》制度,把建檔立卡學生、留守兒童、殘疾兒童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優先納入幫扶對象。全縣1246名教師共結對資助貧困學生1108名。同時,以全國留守兒童工作觀測聯系點為契機,進一步發揮教育主渠道、學校主陣地作用,積極整合社會各類管護資源,不斷拓展管護工作平臺,深化管護工作內涵,搶抓教育均衡發展、社會綜合治理、精準扶貧等契機,留守兒童教育管護實現了從物質幫扶到精神關懷的深化,從學業、生活幫助到品德培養的深化,從學校管護為主到社會各界參與的深化,從個體關懷到家庭脫貧致富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