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收藏的渠道,彭老師說,因為進入收藏界較早,認識的藏友很多,大家互通有無,互相郵寄本地的火花。1964年在西安工作,藏友更多了,交流的范圍也更廣了。由于購買的也多,自己想方設法聯系過上百家火柴廠。但火柴易燃不安全,加上體積大不便于收藏,很多藏友就一起同火柴廠聯系,建議火柴廠只把完整的商標寄給他們。
對彭仕麒來說,火花的收集也并非一帆風順。“文化大革命的時候火花內容匱乏,很多作家畫家受到了限制。文革期間,我也自毀了不少收藏的火花,并中斷了同花友的通信聯系。”80年代,電影戲劇盛行,京劇臉譜、電影戲劇成了火花的主題。
“雖然和其他一些收藏門類相比,火花收藏價值不大,但里面包含的文化是最讓我喜歡的。”癡迷收藏50多年,積累下豐富藏品的彭仕麒現在是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石泉縣收藏家協會名譽會長,也是西北五省中收藏火花的種類最齊全、為數不多的收藏家之一。因為藏品數量多,彭老師還專門騰出一套閑置的房子來擺放,他的“家庭博物館”也常常有熟識的人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