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石泉縣積極應對蠶繭市場絲價持續下滑的產業逆勢,采取各種措施逆勢而上。去年全年養蠶發種71013張,生產鮮繭3018噸,蠶農綜合收入達到3.8億元,蠶桑產業實現穩步發展,保持了西北五省蠶桑第一大縣的榮譽稱號。
扎實推進基地建設。全縣50個強村3000個養蠶大戶的養蠶規模基本穩定,新搭建標準化固定大蠶臺222戶19418㎡,新建標準化桑園620畝,培育小蠶共育點17處,開展小蠶共育2.212萬張,抓蠶桑科技示范點11處,開展技術培訓300余場次2萬人次,發展桑園養雞200萬只,栽培桑枝食用菌2000萬袋,推廣桑園套種2萬畝。
整合財政資金獎補。推行蠶繭訂單生產和蠶繭收購最低保護價機制,每張蠶種補貼30元,并與養蠶大戶簽訂蠶繭收購合同,使鮮繭收購價格基本保持穩定,全年平均收購價在35.71元/公斤,最大限度地保護了蠶農的利益。天成、永洪絲業公司遴選400戶養蠶大戶,簽訂“龍頭企業扶持養蠶大戶合同”按照每張蠶種獎補50元進行扶持,極大地調動了蠶農的養蠶積極性。
優化蠶品種養蠶布局。在全縣推行三季六批次養蠶布局,實行春季、晚秋用“青松×皓月”蠶品種,夏季、早秋用“兩廣二號”蠶品種。
實行干部包抓機制。每個蠶桑技術干部包抓50至100戶養蠶戶,小蠶共育全程駐點技術指導,蠶繭收購干部駐點服務,中心全體干部“一人養一掌蠶”和自己動手制作PPT課件進行現場講課等機制,技術干部正真做到了內練素質外樹形象為蠶農“保姆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