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汪峰
位于平利縣老縣鎮的蔣家坪村,既是歷史悠久的茶鄉,又有山清水秀的秦巴勝景。
近兩年來,該村兩委班子始終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探索發展壯大鄉村產業的新路子,以“茶旅融合”為突破口,努力將蔣家坪的自然財富轉化為經濟財富,讓蔣家坪成為踐行“兩山理論”的示范地標。
樹牢觀念,守好一方綠水青山。圍繞茶山寶貴資源,加強對全村2000余畝茶園、18000余畝林地的集中保護和統籌管理,著力維護好漫山蔥郁、景色宜人的鄉村美麗風光,全村森林覆蓋率達到86.6%;推行“五長”共治環境機制,聘村民擔任生態護林員、護路員、護河員,始終保持蔣家坪村的山青、水綠、天藍、地凈,讓生態品牌成為蔣家坪振興發展的最大財富。
以茶為媒,延伸拓展產業鏈條。圍繞全村茶葉資源,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通并拓展茶園種植-茶葉加工-茶園觀光全產業鏈。對標行業最先進水平,建設茶園水肥一體化自動灌溉項目,引進清潔化茶葉加工生產線,建設現代化茶葉加工廠房;培育壯大茶葉品牌,引導茶企主體以品牌為核心革新經營理念,提升茶葉產品附加值;促進電商直播帶貨等互聯網新業態發展,擴大市場輻射面和影響力。目前,全村擁有500平方米以上的標準化茶葉加工廠2家,茶葉經營主體7家,年產茶20余噸,產值800余萬元,共有186戶群眾通過務茶實現戶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路子更寬、更實。
整合資源,發掘轉化旅游價值。蔣家坪村一面打造高質量發展的茶產業鏈,一面整合生態、人文、紅色教育等資源,以創建國家AAAA級景區建設為抓手,不斷深化旅游資源價值轉化。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成立公司,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實現景區開發建設運營等事項的正規化管理;以鳳凰茶山為核心打造“引爆點”,依托千畝觀光茶園、千年平安宮、千年古茶樹等推進景觀群打造,投資建設公共服務中心、蔣家坪鄉村振興綜合體、蔣家坪水保科普園等,加快旅游服務設施建設;配合文旅、市監等部門做好引導、服務和監督,培育“農業+文化教育”“農業+休閑養生”等新興業態,發展特色民宿農家樂,提升對來自城市居民消費需求的供給能力;加強宣傳推廣,在2020-2022年連續成功舉辦三屆國際茶日活動,借勢區域公共品牌+蔣家坪獨有品牌擴大宣傳效應。2022年4月,蔣家坪景區已成功授牌國家AAA級旅游景區,近兩年累計接待游客約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800余萬元。
緊抓主體,搞好服務。發展產業要充分發揮主體的主動性、專業性。蔣家坪村一方面引導在外發展成功的能人志士返鄉就業創業,促進資金回鄉、人才回鄉,利用新理念開拓直播/短視頻電商等模式,注入產業發展新動能;另一方面優化發展理念,做好產業服務保障工作,營造良好發展條件,支持全村多產業主體協同發展。
主動借力,用好助力。農村欠缺的是發展思路和專業技術知識。2021年,市、縣農業農村局成為蔣家坪村的幫扶部門,派出第一書記、駐村干部3名,成為蔣家坪村發展的強大助力。蔣家坪村通過幫扶干部和創業主體深入結交、一對一幫扶,一同調研、謀劃、干事,為創業主體提供新思路、新理念、新路徑;高頻次邀請市縣農業專家前來提供技術指導,深入了解本地各項業務需求,通過市縣層面平臺整合、引入各方資源支持,形成了推動發展的強勁合力。
共謀振興、共享成果。想方設法讓廣大村民成為鄉村振興的參與者和受益者。蔣家坪村在大力發展產業的同時,鼓勵經營主體通過勞務用工、土地流轉、入股分紅、產品回購等方式促進產業發展和農民致富,通過“支部+經營主體+農戶”模式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與186戶村民建立了利益聯結關系,吸納就業218人;規范村特設性公益崗位管理,成立公司在景區建設和運營中注重吸納本地勞動力就業,解決本地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規范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建設,合作社先后承接三變資金和壯大集體經濟試點資金532.5萬元,其中配股5家主體392.5萬元,自主發展茶產業90萬元,2021年累計收益達到了30萬元,景區經營收入納入村集體分紅,讓全村群眾共享鄉村振興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