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龍進洋
“努力讓每一個孩子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機會”“不讓一名孩子因貧失學”,是教育精準扶貧的根本目標。近年來,平利縣始終把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以“義務教育有保障”為核心,持續加大投入,改善條件,優化師資,強力控輟、精準資助,扎實推進教育精準扶貧,堅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不失學輟學,有學上、上得起學、上好學的目標基本實現。
平利縣政府召開控輟保學工作推進會
控輟有保障,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為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因貧失學、輟學,平利縣強力推進控輟保學攻堅行動,夯實義務教育控輟保學“雙線七長”責任,制定完善了“控輟保學督導檢查、師長+脫貧攻堅總隊長、控輟保學八條措施”三項制度,建立了上下聯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控輟保學責任機制。教育系統內部也同步建立了局領導聯鎮、股室包校、校領導包班、科任教師包學生的“一聯三包”工作機制,堅持線上比對和線下核查相結合,實行全天候無盲點動態監控機制,執行輟學學生勸返、登記和書面報告制度和“紅黃綠”臺賬管理。深入開展“三秦教師結對幫扶貧困學生”和“千名教師大家訪”活動,從情感、學習、生活等方面傾情幫扶,及時掌握就學情況和動態。重點落實好學困、留守、殘疾、隨遷兒童少年等重點對象的控輟保學政策,對具備學習能力的殘疾學生納入學籍管理,落實“一人一案”,規范實施“送教上門”,對不具備學習能力的殘疾學生落實關愛措施,打通教育扶貧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為殘疾學生開展送教上門活動
資助有保障,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失學
實施學生資助精準行動,該縣在全面實施13年免費教育和“營養改善計劃”的同時,還構建了從幼兒園到大學階段的多層次、全覆蓋和集“免、獎、助、貸、補”于一體的貧困學生資助體系,切實做到了“貧困學生全覆蓋、真情助學無盲區”。2016至2020年,累計落實各類資助資金3398.969萬元,資助學生46885人次;累計發放大學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4203.545萬元,受惠學生5907人次。發動全縣力量聯系社會公益愛心組織、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積極開展捐資助學活動,探索了一套“教育資助為主,愛心援助為輔”的教育資助模式,有效彌補了受政策限制而未享受教育資助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五年間,累計接受社會各界資助資金及相關物資共計1672.745萬元,資助學生10682人次,符合教育資助條件的建檔立卡家庭學生精準資助率達到100%。
聯系江蘇省武進區愛心人士開展愛心捐贈活動
辦學有保障,讓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校
實施辦學條件達標提升行動,鞏固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和省級教育強縣創建成果,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2016年以來,統籌各級各類資金2億余元,合理規劃移民搬遷安置區教育配套設施,重點針對農村寄宿制學校和農村小規模學校,通過新建、改擴建、維修改造等多種途徑,全力補齊硬件短板。在基礎建設“全面開花”的同時,持續升級改造信息化設施設備,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更新電子白板,新建錄播教室,使學校裝備與信息化建設同步優化,實現了校園多媒體教學設備全覆蓋,偏遠鄉村小學、教學點全部實現了“優質教學資源班班通”,讓優質教育資源走進農村邊遠山區,學生可通過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中國教育電視臺空中課堂等方式,在家門口就能共享優質的教育資源。
改擴建后的農村小學
師資有保障,讓農村孩子享受優質教育
實施鄉村教師素質提升行動,2016年至今,通過公費師范生、高層次人才引進、事業單位招考、特崗教師招聘等途徑招聘新教師360名,持續為鄉村學校補充新鮮血液。根據學校教學需要,科學合理實施教師輪崗交流,基本實現了“城鄉教師配置均衡、學科教師配套合理”的目標。通過實施“國培計劃”“省培計劃”、跟崗學習、繼續教育培訓、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和網絡研修等活動,完成中小學教師、校(園)長全員培訓,連年開展學科素養大賽、教學研討、教學能手評選等活動,教師能力素質大幅提升。同時推行師徒結對,采取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充分發揮名師傳幫帶作用,全力培養中青年骨干教師。2016年以來,全縣共培養出省市級名師、學科帶頭人15名,省市級教學能手108名,為全縣教師專業發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省級教學能手開展“送課到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