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廖博洋
“之前我一直擔心我的茶葉賣不出去,現在多虧了消費扶貧好政策,干部們天天為大家跑腿促銷,茶葉都賣出去不說,價錢還沒受到一點影響!”貧困戶羅會全手里數著錢,臉上笑開了花。
羅會全家住平利縣八仙鎮靛坪村,近年來,該村圍繞以茶飲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思路,引導村民們發展茶園3100余畝,大家更是通過種植茶葉增加了收入,日子是越過越好。每年采茶時節,茶園里盡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不承想今年疫情來勢洶洶,在茶葉售賣的關鍵時刻,茶葉出不去,買家進不來,愁壞了村民。
茶葉賣的好不好,關系到茶農一年的收入。靛坪村全面摸底了解村民的茶葉采摘和銷售情況,謀劃銷售渠道,采取“微信線上消費扶貧”的方式,村干部在朋友圈為茶農的茶葉代言,發動身邊的親朋好友購買,短短時間內,通過微信線上消費扶貧,50余戶貧困戶的茶葉找到了買家,戶均增收3000余元。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刻,八仙鎮不斷加大全鎮農副產品產銷對接,鼓勵引導社會各界消費來自貧困群眾的產品,以消費促進貧困群眾增收。平利縣煙草局派駐該鎮松樹廟村第一書記呂萬偉每周都會收集單位干部職工的農副產品需求,通過發動同事以認購消費的方式,貧困戶的雞蛋、蜂蜜有了穩定的銷路保障。
同時,該鎮金雞河村發現網絡直播帶貨見效快、廣告效應好,嘗試利用網絡新媒體進行網上直播帶貨,在今年的陽荷姜成熟季,村上的硒食幫種養殖專業合作通過“抖音”平臺直播幫助貧困戶銷售陽荷姜,當日網上銷售陽荷姜就達5000余單2萬多斤,貨值10萬余元,極大地緩解了農產品難賣問題。
“今年以來,為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對貧困群眾的收入影響,我們充分發揮八仙特色農產品綠色生態優勢,不斷創新消費扶貧模式,有效解決了農副產品銷售難的問題,貧困群眾發展產業的信心越來越足錢袋子更是越來越鼓!”八仙鎮黨委書記吳風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