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李榕榕)平利縣緊扣企業全生命周期發展需求,以“優流程、優響應、優賦能、優保障”為著力點,打出營商環境優化組合拳,用精準服務破解企業發展難題,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活力。
優審批流程,讓企業辦事“少跑腿、快落地”。聚焦企業辦事“堵點”“難點”,持續深化審批流程再造,構建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全面簡化經營主體開辦、變更、退出流程,開通涉企服務“綠色通道”,線上主動推送政策咨詢與流程指引,最大限度實現不見面審批;線下推行“一窗受理、并聯審批”,實現“一套材料、內部流轉”,電子證照即時申領、首套公章免費刻制、各類證照免費郵寄,企業辦事“最多跑一次”。同時,將政務服務代辦點延伸至商會、行業協會及工業園區,組建專業服務團隊,按“年度有目標、季度有重點”開展審前指導與幫辦代辦服務。目前已為170家企業提供精準服務,送證上門35件,切實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今年以來,全縣新增市場主體1016家,市場活力持續增強。
優訴求響應,讓企業難題“快受理、有著落”。創新構建“12345熱線+作風建設+營商環境”協同聯動機制,同步搭建高頻問題預警平臺,圍繞民生領域、干部作風、營商環境等突出問題,與縣紀委監委建立信息實時推送機制,累計推送涉及“三個年”干部作風、營商環境相關工單158件,以監督倒逼服務提質。此外,推行“面對面”問需模式,邀請66名民營企業代表走進行政審批局,零距離聽取意見建議,靶向改進政務服務。今年以來,全縣共接收12345熱線工單3808件,辦結率達100%,企業滿意度顯著提升。
優產業賦能,讓企業成長“有支撐、能壯大”。圍繞企業發展關鍵需求,從資金、培訓、人才三方面精準發力,增強產業“造血”能力。資金保障方面,安排3000余萬元富硒茶產業專項資金,支持機采茶園培育、夏秋茶加工與品牌推廣;創新推出專屬信貸產品,“富硒茶產業貸”累計發放3.73億元,助力茶產業年產值達15億元;引入“專業大戶貸”,為平利縣寶樂家庭農場精準匹配100萬元信貸資金,目前全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19.4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億元。企業培訓方面,針對中小文旅企業等市場主體發展痛點,開展“賦能成長”專項行動,聯合專業機構提供“景區運營管理”“文創產品開發”“新媒體營銷”等定制化培訓,累計覆蓋企業負責人及員工500余人次;建立“文旅企業培育庫”,篩選20家潛力企業重點扶持,帶動就業800余人,形成“扶持一個、帶動一片”的倍增效應。人才支撐方面,選派100名科技特派員、13名“三區”科技人才下沉基層,為鏈主企業配備5名科技副總,聯合職校開展“訂單式”培訓,年均培育技能人才超6000人次,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優權益保障,讓企業經營“無顧慮、敢創新”。以法治護航與市場拓展雙輪驅動,為企業發展筑牢“防火墻”、拓寬“新空間”。法治監督方面,聘請3名律師及1名社區黨支部書記擔任行政執法社會監督員,全程參與涉企執法監督;選定平利縣盛豐源食品有限公司、平利縣興強富硒茶業有限公司作為服務聯系點,提供“隨叫隨到”的法律服務,及時防范化解法律風險。市場開拓方面,指導銀牛公司推動谷物烘干機進入東南亞,助力井泉公司完成首批百萬元產品出口,組織企業參加消博會、玻利維亞國際展會等20余場,持續提升區域產業影響力,助力企業“走出去”更有底氣、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