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沈奕君
眼下正是煙苗移栽的黃金期,移栽后的煙苗根系脆弱,需要一定的水分才能扎根。但近期出現持續干旱少雨天氣,澆灌成了村民們的焦心事。
張才軍在澆灌煙苗 沈奕君 攝
1979年出生于平利縣廣佛鎮松河村的張才軍,平時喜歡改裝農具,做些“小發明”。在移栽煙苗的過程中,他一邊抗旱澆灌,一邊總結經驗,通過把高壓泵引入的大水管換成小水管,改裝噴藥設備,配置出水開關,添加刻度量杯,使澆灌設備“脫胎換骨”,不僅提高了澆灌效率,也提升了澆灌速度,節省了水資源和人力,有效解決了大水漫灌、操作困難、效率不高等短板問題。
“原來我們挑水澆地,一天一個人只能澆一畝地,現在用這種設備澆水,一天澆十幾畝。原來挑水澆地累得不行,還澆不了太多,現在很輕松,兩個人管子一拉,澆十幾畝地都不會太累。”松河村村民柯恒英說。
之前,張才軍一直在外打工,2015年回到安康。因為對農業感興趣,而且喜歡“研究”農器具,鎮里就動員他發展農業。他流轉土地,成立了合作社,搞大豆玉米復合種植,2024年開始發展烤煙,今年大豆玉米復合種植達到80余畝,種植水稻100余畝,發展烤煙200畝。
“200畝烤煙,如果挑水的話,要花4萬多塊錢,通過設備改裝,降低了一半的成本,計劃20天栽完的煙苗,預計13天就能栽完。”張才軍說。
據了解,今年平利縣種植烤煙面積6000畝,分布9個鎮、23個村、146戶。為抗旱保苗促移栽,平利縣印發了《關于做好2025年烤煙抗旱保苗移栽工作的緊急通知》。截至目前,全縣啟動抗旱移栽農戶87戶,移栽面積1053畝,已開展人工降雨2次,廣佛、城關、長安為抗旱移栽提供汽油抽水泵6臺、灑水車3輛,動員種植大戶自行組織運輸三輪車30輛、自購抗旱水管5000余米開展抗旱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