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陳曉藝)2024年以來,平利縣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有效打破引才聚才瓶頸,為平利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該縣精準定向聚才,依托茶飲產業、裝備制造、新型材料、生態旅游四大重點產業鏈,建立項目、產業、企業人才需求“三張清單”共93個,靶向對接高層次人才成功率超過50%,推動人才與崗位、項目與單位精準高效適配,助力企業做優做強。靈活招引人才,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則,聘請“周末工程師”31名。通過公務員、事業單位招錄190名干部,公開招聘高層次和緊缺特殊專業人才10人,舉辦人才夜市、零工市場、直播帶崗等線上線下活動33場次,累計提供就業崗位10000個。鼓勵返鄉創業,扶持壯大“歸雁經濟”,實施“三鄉三業”能人返鄉工程,建立平利籍在外知名人士和創新創業成功人士等各類優秀人才信息庫533人,吸引199名在外創業成功人士投身家鄉建設,搭乘發展“快車”。
校企合作,開展“訂單式”培訓,結合市場發展需求,深挖人才自身潛力,組織縣職教中心、鄉建公司等開展“訂單式”培訓、“定向式”就業,積極推動校企合作,開展技能培訓59場次4500余人次,培育高素質農民100人,培訓各類人才7132人。自主培育,實施“師徒帶”育人,發揮高層次技術人才隊伍示范引領作用,評選教育衛生系統專家工作室3個,積極開展師徒幫帶,突出強帶弱、老帶新,開展業務探討和經驗交流40余次。儲備本地鄉土人才6373名,推動大戶幫散戶、農人跟能人,“手把手”教授技能,解決實用型技術難題。外出取經,探索“跟班式”鍛煉,加強蘇陜人才交流,選派15名人才到常州交流學習,90余名技術骨干分批到省、市參加相關技術培訓。組織電機公司、富硒堂等龍頭企業20余名中高層管理人員和一線業務人才到江蘇、福建等大廠跟崗學習,積蓄專業知識與技能,提升企業現代化水平。
該縣以科技支撐產業發展為目標,實施科技企業倍增行動,加快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富硒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等3個秦創原產業園,有力驅動企業創新創造、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平臺取得新突破,組織企業與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校進行項目簽約,建成平利縣茶產業大數據平臺1個,打造“智慧生態茶園”,實現科技賦能、產業升級。組建人才興村服務隊11支,打造鄉村人才超市5個,入庫專家人才50余名,轉化技術成果、開展服務幫扶80余次,受益群眾達4700余名。產才融合平臺取得新進展,新建1個新型材料產業專家工作站,用好絞股藍等2個重點產業鏈專家智庫和3個產學研一體化基地,為縣重點產業鏈發展“把脈開方”,更好地服務企業發展、產業集聚。
健全人才政策體系,出臺《“平利優才卡”管理使用暫行辦法》《平利縣“周末工程師”實施方案(試行)》,組建2個人才服務企業工作專班,鼓勵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進企業車間蹲點,著力構建全方位的人才引育留用機制。健全關心關愛機制,完善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走訪慰問農、林、水、衛生、教育等各條戰線專家及優秀人才137名。加大人文關懷,發放“平利優才卡”94張,為引進人才在配偶就業、子女入學、醫療便利等方面給予優質服務,進一步激發廣大專家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及時落實企業和人才獎補服務政策,充分發揮人才推動作用。統籌200萬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用于高層次人才引進、專家工作站(室)建設、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及激勵保障等工作,充分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