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高立成
近年來,平利縣老縣鎮蔣家坪生態農場通過引進“稻魚共生”科學種養方式,實現生態農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該生態農場由陜西平利鳳凰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牽頭,組織40多戶村民利用蔣家坪村自然風光優美、水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等特點,在安康市農業農村局的幫扶指導下,并派駐村干部,借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契機,打造“稻魚共生”科學種養生態農業。
2021年,初步流轉300余畝土地,通過引進優質魚苗,代替農藥化肥投入,以魚護稻、以稻養魚,保證水稻產出質量,打造生態農業發展新模式。與傳統稻田不同,這里的田埂邊有一道1米寬的水溝,田塊角落建有回流池,便于魚兒匯聚,F場負責人余治東用竹竿撥開水草說:“水下,成千只小魚苗吃著水稻田的浮游生物,而它們的排泄物又能為秧苗的生長提供養分,這就是‘稻中有魚,魚中有稻’的共生生態。”通過半年時間,3兩的魚苗如今已是1斤半左右的大魚了,每畝可產魚約300斤左右,實現魚肥、稻谷顆粒飽滿谷增產的豐收景象。
“把魚養進水稻田并不簡單,這小東西嬌氣得很,水質稍微差一點就翻肚皮。”農業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多年跟蹤稻魚共生量化研究,發現稻魚對水質十分敏感。市縣農業農村局畜牧人才服務隊,一方面積極爭取項目補助,一方面從田面整治,導流溝、魚池開挖、魚苗投放、喂養管護等方面對稻魚綜合種養進行全程指導服務。通過科技人員的指導和駐村干部的幫扶,去年稻魚綜合種養獲得成功,帶動了該村40余戶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等方式戶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