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梅興宇 梅逸寒
走進平利縣西河鎮梅子園村,云霧繚繞,空氣清新,一排排錯落有致的茶樹翻起層層綠波,清香浮動,沁人心脾。
“采茶的方式大體有三種,分別是細嫩采、適中采和粗老采,其中細嫩采是指從茶樹上采下芽、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的細嫩原料,一般適宜制作特種茶……”在平利縣善斌公司國家專家服務基地,專家團成員劉濤正一邊為茶農講解采茶技術,一邊現場示范。西河鎮在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基礎上,正借助國家級專家服務站平臺的優勢發展茶產業,實現科技賦能、產業升級,驅動一片片茶園“華麗轉身”。
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歷時一年培育而成,輻射周邊農戶,共有茶園500多畝。目前,這一管理模式也正在向全鎮推廣。西蒙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余濤的茶園也納入了示范片中,他說:“過去,有些茶農因人工除草成本高等原因,對生態茶園推廣有些抵觸。現在,生態茶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茶農的觀念也在轉變。”
現代信息技術也在助力生態茶園建設。輕點手機,茶園生長環境數據如光照度、溫濕度、土壤pH值等一目了然。這是劉善斌與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專家團合作的實時監測項目,采用5G、物聯網、大數據等手段,讓善斌生態茶園成了一個“智慧茶園”。接下來還將在其他生態茶園推廣這項技術,助推西河鎮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茶農田恩興說,“去年在茶園,一天能掙到60-80元左右,今年收成比去年更多,每天光采茶就能掙到100-120元,在家門口就把錢掙到了,感謝黨的好政策,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
千峰翠色來,茶香惹人醉。一片茶葉,富裕了一方茶農,成就了一個產業。鎮村干部帶動群眾把小茶葉變成了“金葉子”,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沏”出了一條百姓富、生態美的鄉村振興路。
如今的西河鎮梅子園村,因茶而揚名,也因茶而富民。村支部書記黃琴表示,希望通過借助國家級專家服務站這個平臺,讓科技賦能茶產業,把家鄉的茶葉做精做好,讓片片綠葉變“金葉”,帶領鄉親們增收致富,助推鄉村振興。
在西河既有“綠水青山”的顏值,又有“金山銀山”的內涵。西河鎮擁有生態茶園7000余畝、茶企10余家,如何因勢利導,充分發揮產業優勢,通過科技賦能,使資源和產業形成較高程度的匹配,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
“我們要舉西河鎮全鎮之力全力推動茶葉產業,提升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建設,圍繞項目實施,組織專家通過技術指導、決策咨詢、項目合作、聯合攻關等,著力破解基層單位、農戶面臨的關鍵技術難題。同時通過組織專家開展專題授課、技術培訓、入戶指導等方式,推動基層單位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結成產學研聯盟,促進鄉村振興。”西河鎮黨委書記楊友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