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鄧海洋 柏馳)近日,走進平利縣城關鎮龍頭村三組姜家坳,不設主席臺,沒有講話稿,十幾條小板凳、幾把小椅子,干部和村民圍坐在一起,拉家常、談變化、謀發展。
“村民的心事不了結,工作推進成效高不了。”龍頭村工作隊長陳永超說,以前村里工作難開展,主要是“干部忙著干、村民旁邊看”,甚至出現“群眾唱對臺戲、冷眼旁觀不買賬”的尷尬情況。為更好的群眾服務,首先要贏得村民的信任和理解,“院子會”上從居住環境、鄰里糾紛,到就業入學、生活難題,討論的都是村民的操心事。村民說得直截了當,村干部記得認真仔細。
龍頭村是今年的縣級鄉村振興示范村,計劃對六組的老鄉政府院子進行改造提升。“院子會”上,鎮村干部多次和村民協商討論,逐步敲定改造方案,目前已經啟動舊房和廁所改造工作。
“今年‘院子會’開得多,我們的想法一說出來,村里立馬就有響應。我們參與的勁頭也高了。”村民劉棉華一說起“院子會”就豎起大拇指,她說,通過召開院子會,講政策、聊變化、釋疑惑、解心結,贏得了村民們的一致認同和贊許。
“‘院子會’把觸角伸到了每個農戶,變被動應對為主動解決,讓群眾話有處說、怨有處訴、理有處講、事有人辦、難有人幫,群眾心氣順了,干群關系也就穩固了。”龍頭村黨支部書記肖業雙說。
聚攏“一群人”,議出“一條路”,解決“一些題”。今年以來,城關鎮深入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大化解、大宣傳”,把會議室搬到房前屋后和田間地頭,把“普通話”翻譯成“土方言”,農村“小院壩”成了為民辦實事的“大平臺”,目前累計組織召開院子會40余場次,參與干部群眾800余人次,協調解決問題40余個,一批群眾需求的事順利解決,實現了“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大家辦”,打通了干部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